为啥好多企业招聘都有35岁的年龄限制?

春华求实实实在做人


不知不觉已年过35,工科男一枚,目前干(机械)产品研发,之前也曾彷徨过,但目前来看只是自己吓自己而已,在这里,有几点经历和见解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来看看哪些岗位要求35岁以下的。




总结分析:

以上这些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职位,主要有两种特点,一是非常低阶的职位,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没什么技术含量,薪资待遇也比较低;二是IT、互联网行业的中、低阶技术类职位。

再来看看哪些岗位对年龄放宽至40岁以下或者不限年龄的。





总结分析:

1、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主要有一个特点:主要是中、高阶的IT和互联网行业职位,比如软件开发部的经理、总监等等人员,并且,随着职位的提升,年龄也会相应放宽。

2、不限年龄的,主要有一个特点:主要是传统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资深业务精英,比如工程师、会计师、市场营销等等人员,特点就是薪资也较高。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行业、有些岗位会有年龄限制?理应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对公司越有利才对啊?

当然,年龄越大,就代表经验就越丰富,也越容易做出成绩,这是大多数行业、大多数岗位都适用的。但是,现实当中还是有一部分行业、一部分岗位,把35岁以上的人员拒之门外,拒绝你的原因有点令人扎心。

1、你没有成本优势。主要针对一些基础岗位,少则培训几天,多则学习几个月就已足够,就像上面截图的客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一年的工作经验和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是一样的,但是,当你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时候,你的要求就会相应变高,就不会跟那些95后一样拿着3000块工资的工资就会干得激情四射!

2、你可塑造性不高。35岁以上的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已逐渐降低,知识结构已基本定型。对于某些低阶的职位,作为招聘单位,往往更乐于招一个年轻的、有活力的,经过公司培养后,可成为公司发展需要的人。而35岁以上的你,恃着自己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可能难以接受他人的建议,难以接受新事情,很可能变成一块茅坑的石头----又硬又臭!

3、你不能专心工作。35岁,一般已成家立室,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的锁碎事越来越多,是无法跟未结婚的小伙子比拼投入时间的,他们往往一下班就要往家里跑,站在老板的角度,你性价比不够高。而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小伙就不一样,他们更有梦想、更有冲劲,给他喝一碗鸡汤,就会给你拼命的干,很多时候,晚上给他买一桶方便面,就可以干活到通宵达旦。

4、精力、体力都不支。35岁以上,身体很多机能已经开始降低,精力也不再像年轻小伙子,泡个方便面就能干通宵,而35岁以上的你,加班到晚上九点,身体就各种不适了。

综上,35岁以后,在你收获了知识、经验的同时,也会失去很多。

如果你未满35岁,那么应该值得庆幸,因为你还有时间好好规划一下,利用剩余的时间去追赶,否则,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将变得一塌糊涂,你可能仍然在挤人才市场、在人才网上海投简历,甚至可能一失业就再难找到心仪的工作...,一个个现实问题将令你束手无策。

如果你还未满35岁,我建议你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三件事,那样,到了35岁以上之时,你应对一切的危机都可以变得轻而易举。

一、打造与年龄匹配的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到了35岁就一定不能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能力,工作上做到多、快、好、省,打造出年轻人无法代替的核心竞争力,那样,35岁现象、中年危机都会远离你。

二、打造个人专业品牌。趁自己未满35岁,就必须有计划地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提高自己在行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做到这点,以后就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比如说,猎头会推荐你、行业内的同行和前辈推荐你,用人公司的老板会直接挖角你。一个个人品牌好的职场人员,面试往往只在喝茶、谈笑之间就可谈成,根本无需过五关斩六将。

三、找一家成长中的中型公司,伴随其成长。不要再沉溺于外企、名企的舒适区,认为你的工作一定很稳定、风险一定很小,事实上,即使是像通用电气、某为、某的等等外企和名企,也同样会清退年龄大的职场人员。而找一家成长中的中型公司,你可以与公司共同成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成就了公司的同时,也可以成就自己。

综上,只需做好以上三点,我们到了35岁之时,就可以无惧35岁现象,也没有中年危机之忧。相反地,你会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并且,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将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设计制造迷


别扯那么多大道理,职场火锅大声呼吁:“35岁危机”,就是职场上的一个“大毒瘤”!嘴上口口声声“不唯年龄”,在人才使用操作上,又搞“年龄层层递减”。你别说企业招聘歧视35岁了,一些公务单位,早就出现“34岁现象”、“39岁现象”了。

人是一个能力、素养、性格、品行、业绩等素质的综合体,怎么能用一个“年龄”一刀切呢。下面,职场火锅不说那些知识结构、身体精力下降、事业线长短等原因,先剖析这里面的其他的一些历史规律的问题:

第一,职业黄金起点原因。

假设大学毕业入职,黄金工作期为25岁-45岁,实际上也就是20年。22岁毕业,3年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最好用的阶段是25-35岁。这十年是员工上进期,输出大于输入。35岁之后是回报索取期,如果得不到(提职加薪、股份合伙)等欲望满足,35岁之后很容易出现“负作用”,要么跳槽,要么怠工。企业为何要吃人家嚼剩的甘蔗?

第二,年龄盖层因素。

1990-2000年,迎来了百废待兴、蓬勃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兴起年轻化浪潮,重用了1960-1965年那批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1963年的“大兔子”,占满了企业中高层,压住了1965-1970年的一大批人才。现在,等到1963年的大兔子要退职时,65-70年的那批人,也进入了50岁左右。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现在提倡使用85后干部,35岁正是一个黄金启用年龄。

第三,培养自己人的需要。

企业挖35岁以上的成熟人才,深知“白眼狼”喂不熟,不知道哪天就跳到别人家了。许多企业,都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就是从22岁毕业生开始培养,从一张白纸涂写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进入企业舒适区,稳定住自己的人才队伍。


职场火锅


去年就有消息称,华为正在“清理34岁员工”。一时间,这个消息激起了人们的愤慨。或许,这也与人们本身就有的年龄危机感有着直接联系。毕竟如果华为真的要清理34岁员工,其他企业是不是会纷纷效仿?不过在后来任正非间接回应了这一消息,表示员工要以胜不胜任工作为评价标准,胜任就继续干,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而且经验对华为的系统是重要的,不要盲目地年青化。

而就大环境来看,35岁已经成为了企业招聘的一道门槛。很多企业都有着硬性规定,不招聘35岁以上的人。出现这样的规定,其实有着很多原因。比如从政府层面来看,就规定基层干部年龄在35岁左右,此外国考公务员规定年龄不超过35岁。这样的规定,也被很多企业所跟随。不过现在公务员的年龄限制正在逐步放开,未来有望不再将年龄作为限制标准。

从另一个角度看,此前一二十年中国都处于人口红利爆发阶段。因此很多企业都秉持着年轻优先聘用的原则,毕竟35岁以下的人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而35岁及以上的人,其实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首先是精力已经逐渐跟不上,不会再像20出头的年轻人那样打鸡血似地熬夜奋战,价值好像突然就降低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还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员工的重心不会全部投入到工作上,必然会分心。而年轻人则一往无前,只会为了彰显自身的价值去努力拼搏,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相比之下,35岁及以上的员工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开始显现出自身的劣势。

此外,35岁及以上的员工已经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薪水自然也水涨船高。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综合上述原因,35岁就成为企业招聘的年龄限制。

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这一限制也将被迅速打破。中国已经加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退休年龄正在被大幅延长。而35岁正处于黄金期,依然是当下职场的中坚力量,其重要性将被持续放大。而且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35岁的招聘限制将成为历史云烟。因此,到了这一年龄段的人也不用自怨自艾。

35岁,绝不是职场的终点!只要掌握应有的技能并彰显自身的价值,肯定能将人生走向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科技新发现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0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

  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所以,为了避免“35岁现象”的降临,我们得在30岁时就开始注意这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家庭与责任

  

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

  

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个问题: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个问题: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

  

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小薇聊娱乐


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0岁以下。而35岁更是一个“年龄危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明自己的能力也不算低,甚至在以前单位算是一个领导级的人物,但是在辞职后再找工作,却发现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原因不是别的就仅仅是因为年龄合适。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将35岁作为招聘的一个年龄限制线呢?在我看来有这几个原因:



1.家庭问题会分走工作精力

大多数35岁年龄的人都已经成家,孩子大概也在5-10岁,那么这个年龄的人不仅需要工作,还需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如果是男性,考虑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孩子的教育等等,而女性也需要考虑孩子的日常生活、健康饮食等等,并且孩子越大需要担心的因素就越多。因此,很多企业不希望家庭问题分走员工过多的精力从而不愿意招收35岁以上的人。



2.接受新事物程度不如年轻人

在互联网发展很快的今天,基本上很多工作都是离不开网络的,而年龄较大的人对于网络的了解程度不如年轻人,这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并且现如今发展速度十分之快,年龄大的员工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显然不如年轻员工,因此在员工招募时会有年龄的限制。

3.管理不如年轻人便利

一个公司如果想要发展的快,就一定要管理的非常规范,而往往35岁以上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又不是领导阶层的员工。甚至企业的领导年龄比他们还小,而我国又是一个礼仪国家,因此很多领导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下属会存在不好意思多管的观念,而这对于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对于员工的选择很多企业还是会倾向于年轻员工。而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应聘者,除非是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否则很难被企业选择。当然,并不是年龄一定会局限自己的事业格局,只要你拥有足够的你能力,也一定会被认可和选择。

你对企业招聘有35岁年龄限制怎么看?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许悠然


本人40岁中年大叔,工作18年,共换过10份工作,目前在报社工作已有12年,以自己的职场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1、35岁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

35岁对人生和职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节点。一般来说,35岁之前的人年轻有活力,职业可塑性也较强,而过了35岁就相对定型并渐渐求稳了,面对工作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自己感受就很深,35岁之前尤其是30岁之前连续熬夜看球赛都没问题,35岁之后身体状态明显下降,这几年都开始关注养生了。大部分企业招聘时都愿引进有活力的新鲜血液,因此35岁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年龄限制。

2、35岁之后的群体对单位的贡献率可能会逐步下降。

这只是我的猜测,也许很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也是这么想的。正如提问所言,35岁(包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般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家庭所占分量明显增加,甚至大于工作,对单位的贡献自然会降低。而35岁之前,尤其是20多岁的年轻人,更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企业花钱招人,都想多招些年轻又能多出力的,这不难理解。

3、35岁之前和之后的心态明显不同。

35岁之前,身体和心态都比较年轻,干工作也更有活力和激情。而一过35岁,光是看到年龄已不再符合很多单位的招聘要求,心都会凉半截,加上奔四的身体逐渐显现衰老迹象,再配合些心理暗示和感慨,心态整体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很多人过了35岁都会说“我老啦”。员工的整体心态、精气神对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招聘时自然会考虑到这一点,拿年龄来说事最简单直接。

4、35岁以下员工比例可能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考核指标。

我不懂人力资源,但看过很多企业的简介,都把35岁以下年轻员工的较高比例作为一个数据来展示(当然还有学历、职称等),以显示本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优势。如果人力资源部门不能招到让老板满意的年轻员工数量,就是他们的失职,可能要被老板责怪。为了达到考核指标,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就先用年龄一刀切吧。

5、35岁之后的人力资源成本更高。

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人力资源成本不能不考虑。很多单位还恨不得多用实习生呢,35岁以上的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肯定更高,性价比不合适当然不受欢迎。

6、我也不懂为什么,就是看别的企业都这样,慢慢就成固定要求了。

其实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工作中并不专业,看到别的企业都把35岁作为年龄限制,自己也跟着去做,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如此,就成了一个固定要求。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将25岁、28岁、30岁、40岁、45岁等年龄作为上限条件的,具体情况如岗位不同、要求不同罢了。

7、其他情形。

企业招聘中,将35岁作为年龄限制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这较为符合一般岗位的普遍要求。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单位在招聘中逐步弱化对年龄的要求,而是更看重对人才的全面综合评价。比如,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才时,35岁以下的还不要,标明需要年龄在38岁—50岁之间的(随便举个例子),这样的情形我也看到不少。此外,对不同岗位的年龄要求不再作统一标准,而是更加细化,说明社会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评价正越来越趋于科学、理性。

最后以我自己为例,35岁之前确实玩命地工作,虽然付出了一些健康等方面的代价,但确实长了本事,现在的工作就相对轻松多了。而且,我第一次被朋友推荐高薪工作正是在37岁高龄的时候,虽然已超过35,但还是有人要啊。因此,我觉得对于职场人而言,年龄固然重要,但年龄大了并不一定可怕,比如我所从事的媒体工作,就是更看重资历和经验、越老越值钱的。

我觉得,无论在什么单位的什么岗位工作,关键是要努力学习、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这样,年龄就永远不是问题。当然,35岁之前的好时光应更加珍惜、好好奋斗,基础打得越牢,35岁之后就越不会担心。

(配图:吴炳樊)


龙腾蝎舞




别的不多说,直接告诉你们原因。

1、精力比不上年轻人

年龄一旦超过35岁,整个身体机能快速下降,反应速度慢很多,比如20来岁熬几个通宵都没问题,但30岁熬到10点就扛不住了。大多数企业要的是拼命工作、拼命加班的人(最好是义务加班),而35岁的人早早收拾东西回家了。

2、工资比年轻人高

另一方面来看,35岁的人在职场混了十来年了,即使工资慢慢涨,也差不多是年轻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了。某些企业会认为拿他们的工资多招几个年轻人,照样完成好工作,所以导致35岁以上的人岗位少之又少。



3、牵挂太多

越来越多的企业宣传着“同事就是家人”的口号,其实都是虚的,无非就是打着感情牌,让所有人在公司从白天忙到半夜,还号称和家人在一块罢了。

然而中年人上有老,需要照顾、照料,下有小,需要陪伴、教育。牵挂比较多,杂事比较多,一旦家里有点事就不能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年轻人就不同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天天待公司狂加班也没关系。

4、职场老人不服管理

混了十多年的老人了,懂得职场规则和职场技巧,上可夺权某位,下可蛊惑同事,管理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然而在我看来,人都是越来越吃香,到了30来岁,要能力有能力,要经验有经验,应该好好重用才是。


职场一休


关于招聘35岁年龄限制,一直是一个火爆话题。今天我们就站在老板角度来分析一下,老板的顾虑到底在哪儿?

一、工作没激情

35岁,如果按22岁大学本科毕业来计算,工作年限已到了13年了,如果是大专毕业,再加上实习期,工作年限可能达到15年了,想想一个人工作10几年,多少会有些疲累,想想这样的状态,工作能有激情吗?就算是不疲累,也可能会进入了一个舒适区,在舒适区呆的时间长了,工作也没激情。这累也干了活,不累也干不了活,总之35岁,很多人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工作激情。有钱的,就混日子,没钱的,就混工资。

二、工作不投入

35岁,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职场女性,又要工作,又要上班,真的是很难两权。有木有发现,35岁以上请事假的概率就大了,今天孩子家长会,明天孩子生病,后天家里老人生病,员工因为这些事情请假,作为老板能不批吗?可这一个萝卜一个坑,总是请假,肯定影响工作啊。

很多职场人都会把工作带回家去做,可35岁,孩子正上学,每天老师给你留一堆作业,什么听写啦,检查啦,手抄报啦,都得带着孩子一起完成,哪儿有时间干工作呀。工作投入低自然也是正常的。

三、不好管

35岁,有了自己的阅历,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碰上个情商不高又固执的,还真是难管,你说啥他也不关注,只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也让很多老板比较头疼。

其实35岁,还有很多优势,经验丰富,人脉多,工作责任心强,作为老板,不要只看不好的,也要看好的,招聘人才不要加太多硬性条件,关键还是看能力。


HR老枪


我有个朋友去年换了工作,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并没有所谓的35岁年龄限制,是猎头找的他,去了某上市集团担任副总裁。

所以,这里要区分:35岁年龄限制其实多半是对于一般性岗位和中低层岗位的,真正特殊的优秀人才,年龄方面可能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

对于普通人来说,35岁确实是个门槛,是一道分水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第一,35岁之后,身体与活力都在下降

尤其是这个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外部环境也是日新月异,所以,对人的精力要求还是蛮高的,而35岁之后的中年人面对新事物可能接受程度不如年轻人,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甚至是包袱。

第二,35岁之后,面临家庭和孩子等的多重压力

一般人多半是三十岁左右或者之前会结合,35岁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成家立业了,也有自己的小孩子。这时候,工作不是唯一,家庭、小孩甚至是小孩的学业等都必须关心,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临家庭和孩子的多重压力,精力自然容易分散,上进心也可能会有所不足。

第三,管理起来有些尴尬

现在的很多管理者和领导者都越来越年轻,可能就三十岁出头甚至三十岁不到。

如果他招聘下属,其实还是希望招聘年轻一些的下属,否则,试想一下,你是个三十岁左右甚至还不到的管理者,却要去管理一个三十五岁甚至四十岁的下属,管理起来难免有些尴尬,干脆就不招了,避免这种尴尬。


综上,职场上35岁以后,如果没有混到一定的级别,或者有什么特殊的才华与资本,在求职的时候确实可能处处碰壁,难以找到如意的工作。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一定要在三十岁到三十五岁的这段日子里为自己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培养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视野,否则,等到三十五岁之后,真的就会越来越被动。


那时候就悔之晚矣!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觉得有道理,点赞支持下!

有什么亲身经历或者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冯起升


你看到的确实是事实,有以下四点原因:

1、劳动力市场永远是年轻人为主力的市场。

2、基层岗位多于中层岗位,中层岗位多于高层岗位。

3、35岁以下的基层岗位非常多。

4、35岁以上中高端职位很少公开招聘,大部分是内部推荐或者行业内部自然流动。

这就是你觉得好多企业招聘都有个35岁的年龄限制的原因,这是很正常的,无需纠结。我更关注的是另外两个问题,35岁的职业瓶颈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度过35岁职业瓶颈?我们可以分开来谈。

35岁的职业瓶颈是如何形成的?

我觉得既有自然因素,也有自身因素。具体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中国还在劳动力红利期,永远有更年轻的人来弥补职位的空缺。

2、自然因素:35岁是体力的分界点,之前有活力,之后慢慢走下坡路。

3、自身因素:在同一职位/行业没有突破和提升。

4、自身因素:自己没有成长,10年来经验积累有限。

5、自身因素:自己没有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盲目发展。

6、自身因素:职场人脉缺失

如何度过35岁职业瓶颈?

每个人越早预见到自己的瓶颈,就越应该提前行动。你需要考虑以下3点:

1、你的优势是什么?

找到自己的优势,你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可能一开始你很迷茫,不过没关系,最初的3年,你大胆的尝试不同的机会,给自己积累尽可能多的经验,最好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尽快找到自己的优势。

2、你的职业路径和目标是什么?

找到了你的优势,你就可以进一步看,你最适合哪一条职业路径,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 去销售还是做市场?你的3年目标规划是什么?为了实现3年的规划,你有多少路可以走?比如你要做管理,那么可以技术转管理等等,也可以助理转经理等等。

3、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你的目标?

为了达到你的目标,你有多少种方法?这里的方法指的是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说你的目标是3年后调到咨询公司做培训,那么你的方法可能是尽可能多的在自己公司内部先做一些培训,经常性的参加相关论坛组织的活动,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做培训的心得。等等!

欢迎大家关注”生活大管家“,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