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年,南陽處於風雨飄搖中

民國二年,南陽處於風雨飄搖中

南陽城位於伏牛山之南、漢水之北、白河中上游,西周為申國都城,楚置宛邑,始稱宛,秦置宛縣,漢光武帝曾定為陪都,史稱南都,晉為南陽國都城,隋改稱南陽,元、明、清為南陽府治

南陽作為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南有紫山、磨山、蒲山、豐山、獨山諸峰聳峙,東南白水環流,西部龍崗蜿蜒。是長江、漢水、淮河三條河通往關中的通道,工商業繁盛,曾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稱。地當南北要衝,天下有事,在所必爭。

南陽府城是豫西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古往今來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鎮守使署就設在城內,南陽鎮總兵田作霖亦在此坐陣,河南陸軍第一師張錫元(原為北洋陸軍第29協協統、後經張鎮芳改編為河南陸軍第一師師長)的司令部也駐麾於城中。由於這裡是軍政要員駐麾、駐節之地,儼然應該是戒備森嚴、固若金湯、凜不可犯的禁地,其實內幕並非如此,這座城並沒有加強戒備,駐紮隊伍簡直就是一個朽木般的爛攤子。

田作霖系河南項城縣人,是一個不會帶兵,不會打仗,沒有任何戰功,手無縛雞之力的賭徒煙鬼。田以前曾在魯山縣任職,由於其扣餉、賣官、通匪等,被魯山紳民聯名告發,在魯山待不下去的情況下,因與張鎮芳系同鄉,張不僅未予秉公受理,曲為之諱,告發之事尚未平息,就被提拔任為這個總兵要職(1913年9月5日被任命為南陽鎮總兵)。早在5月底,田作霖屬下的唐縣就被被白朗攻破,但這個大煙鬼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僅不上前線指揮,還穩坐南陽使署,於臥榻之上研究煙槍術,在從沒有一次親臨督剿的情況下,竟被張鎮芳謊報之“剿匪有功”,電請中央袁政府褒獎,結果還賞給三等文虎章。誰料未逾半月,又被魯山人告發,被通令記大過一次。

民國二年,南陽處於風雨飄搖中

田作霖調到南陽之後,更是大肆搜刮金錢,累計數萬,僅由南陽楊姓商號匯往漢口(田作霖的府第、商號均在漢口)就達兩萬金。他除了擅長阿芙蓉(即鴉片煙)外,撅尾麻雀(即麻將牌)也打得相當有不錯,他甚至時常在人前誇耀說:“土匪若是麻雀,我馬上就打平了。”其言若此,其人可知。

張錫元字嘏民,直隸(今河北)密雲(今屬北京市)人。曾任河南第29旅旅長。後來於1919年投皖系,任陸軍第4混成旅旅長、援陝軍司令。皖系失敗,投直系,任察哈爾都統。1924年,直系失敗,下臺閒居。此刻,張錫元的第一師司令部雖然設在南陽城內,但得力軍隊均已調遣出外,僅有新兵千餘人駐守,而這些兵們又多與撫漢軍相通,因而南陽城防,貌似威嚴,其實稀鬆,真是外強中乾,一戳即破。

1913年11月初,白朗率撫漢軍移師至南陽西35公里的鎮平縣石佛寺、賈宋鎮、侯集活動。知縣田沛非常驚恐,固守城垣待援。白朗便在鎮平附近召開軍事會議,研究行動方案。準備集結力量,待明年初,東征豫、皖邊,與蘇贛革命人呼應,進行二次革命,推翻袁氏專制政權。為此決定,所部人馬暫分兩路活動,一支由宋老年、李鴻賓帶領500餘人,於11月4日起程,返回魯、寶地區,收集前次在該地區打散的小杆,便於彙集力量東征。此行目的不在於攻城掠寨,白朗認為“兔子不吃窩邊草”,對魯、寶家鄉不要鬧得太狠,不要玉石俱焚,不必攻打寶豐、魯山城。另一支由白朗親自指揮,有王生岐、王振清、王耀堂,同時還有騎兵團長師尚武、炮隊王書貴等共2000餘人,準備襲取南陽府城。(潘運明)

民國二年,南陽處於風雨飄搖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