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心:世界正在惩罚不爱坚持原则的人

轻心:世界正在惩罚不爱坚持原则的人

你是个老好人吗?别人说什么你既不坚持也不反对,只是默不作声吗?遇到需要帮忙的,你也会适当帮忙吗?

其实你只是求自保,希望你不要烦别人,别人也不要来烦你,过好自己的安稳小日子。

可惜这样的人在组织内没有辨识度,在朋友圈中没有威信。请客吃饭没你的份,直到结婚红包送礼才想起你来凑份子。你渴望成功,希望像明星一样耀眼站在众人面前,那就需要你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它。

究竟该怎么做?有几个人可以给我们做参考。

一、

刘邦打败项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应该是追杀项羽的部属。其中有三个人的命运非常离奇,有人救过刘邦性命却被他杀鸡儆猴,直接砍头;有人让刘邦吃很大苦头却被他再三提拔,做到省长一类的大官。

这个人你一定听说过,“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刘邦没被杀,全靠项羽的叔叔项伯,他先说服项羽不杀刘邦,然后站在刘邦面前为他遮掩。后来在张良和樊哙的掩护下,刘邦得以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营帐。

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开始分封诸侯王,把刘邦封为汉王。

刘邦登基后,大力追杀项羽部属,但是对项氏家族的人却不诛杀,他被赐姓为刘,封射阳侯,封国在今天射阳湖边上。

二、

但第二个刘邦的救命恩人就比较倒霉,他叫丁固。项羽攻击齐国时,刘邦趁机进攻楚国都城彭城。项羽一个回马枪杀过来,刘邦打败逃跑。丁固率兵追击,就在刘邦即将被擒的时候,他回头对丁固说:“我们两个都是一时的英雄人物,难道一定要相互为难吗?”

丁固想一想,也是,万一以后刘邦有出息了,自己还能捞一票。

刘邦当上皇帝后,他主动求见刘邦,以为可以得到封赏。刘邦怎么做的呢?带到军营在几万官兵面前,把他“咔擦”一刀。

轻心:世界正在惩罚不爱坚持原则的人

三、

你觉得奇不奇怪,都在救命恩人,刘邦干嘛对项伯报恩,对丁固像仇人?

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两个都封侯?

聪明如你一定会说不会,因为项伯在鸿门宴上的所作所为,都是经过项羽同意的。他说服项羽不杀刘备,才敢阻止项庄杀刘备。

可丁固不一样,他没获得项羽同意,擅自放走刘备。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让手下人干活。他们都没向你报备一声,直接放走了你的死对头,你知道了是不是要气死了?

这就是一个人的原则问题,项伯为公,刘邦服他,心底敬重他;丁固为私,刘邦不服,打心眼里看不起他。

四、

当然,我们也会碰到既没有救过刘邦,也经常害他让他吃亏上当的人,比如季布。

刘邦恨他到什么程度呢?出千金悬赏捉拿。谁胆敢窝藏季布,直接灭三族。季布藏在朱家人家里,朱家人行侠仗义,他安顿好季布后就去洛阳,拜见刘邦的好部下夏侯婴。朱家人对夏侯婴说:“季布犯了什么错,皇上追捕他那么急?”

夏侯婴说:“当年打仗,季布可给皇上吃大苦头了。”

朱家人说:“这有什么不对的吗,两军交战,本来就各为其主,这是做臣子的本分。难道皇上要把项羽部下全部杀死?”

夏侯婴同意朱家人的说法,向刘邦汇报后,刘邦赦免了季布。等季布表示臣服后,刘邦还让他做郎中,河东郡守。

轻心:世界正在惩罚不爱坚持原则的人

五、

季布让刘邦吃那么大苦头,刘邦倒不有仇报仇了。

因为季布当时做的事情,就是他该做的,没有一点违背原则。难道让季布拿着项羽的工资,不打败刘备。这才真是违背了承诺,给钱还不干活。

在当时那种人治,只凭个人爱好就可以掠夺别人性命的年代。公理和正义仍然在人们的脑袋里出现,才会有朱家人挺身而出,不要千金重赏,为季布求情。

六、

《孙子兵法》曰:“夫兵不可出者三: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出战。故孙子曰:一曰道。道者,令人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人不畏危。”

意思是:兵不可以出动有三种原因:国中不和,不可以出军;军中不和,不可以出阵;阵中不和,不可以出战。孙子说:放在第一位的是“道”。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如果刘邦作为皇帝,都不能分清楚公理和正义,国家必将大乱,他也不会打败项羽成为西汉开国皇帝。就因为他是个明辨是非的人,人心才能依附,民众与皇帝刘邦的意愿相一致,他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如今,世界正在惩罚一个不爱坚持原则,随波逐流的人。虽然你既可以这么选择,也可以那样选择,每一种违背公理和正义的选择,也许不会带来损害;每一次的算计,也许可以占到很多便宜。但是,时间是公正的,项伯成为了射阳侯流传子孙,丁固永远的身首异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