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冠道「机油门」后又遇「刹车门」,应全面检讨

2017年,外界除了热衷讨论汽车销量之外,召回事件是另一件「大事」。召回,意味着产品本身确实存在不完善且需改善之处,也戳中了消费者最脆弱的神经。而在多次召回中,从去年冬天延续到今年的本田「机油门」事件尤为突出。因本田方面处理不当,此次事件激起了众多消费者的不满。

在质检总局、消协和舆论等各方面压力下,本田对于1.5T发动机的「机油增多」问题终于拿出了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而在「机油门」尚未冷却之际,本田近日又遭遇「刹车门」,可谓雪上加霜。

本田冠道「机油门」后又遇「刹车门」,应全面检讨

日前,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2018年8月20日起,召回部分2017~2018年款冠道系列汽车,共计158050辆。召回原因是刹车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再遇「刹车门」 难挽声誉


据网友反应,广汽本田冠道存在刹车无反应、刹车失灵等现象。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显示,冠道刹车系统出现的问题是由于零件的设计原因,制动总泵内的副密封圈可能产生膨胀变形,在低速缓慢踩踏制动踏板时,可能出现制动液在制动总泵内缸体间泄漏。导致慢踩制动踏板时偏软,极端条件下可能导致制动距离变长,存在安全隐患。广汽本田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制动总泵,同时免费更换制动液,消除安全隐患。

本田冠道「机油门」后又遇「刹车门」,应全面检讨

汽车作为一件拥有上万个零部件的复杂工业品,发生召回事件在所难免。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层层的上下游供应商等,都决定了汽车很难做到「零」缺陷。只要处理妥当,召回不仅不会影响车企声誉,反而能强化其「有担当」形象。只是,本田在发动机、刹车等核心部件、安全性问题接连出现召回,实在难以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本田是否还存在更多未暴露缺陷,不得而知。

「机油门」解决方案结果待观察


本田1.5T发动机「机油门」事件历时之长,召回也是一波三折,本田甚至一度暂停了旗下问题车型的销售,对品牌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冠道的同一篇召回公告中,除了「刹车门」,也还能看到「机油门」的问题,范围覆盖从2016年5月16日至2018年7月24日期间生产的2017-2018年款冠道240TURBO汽车,共计96926辆。这一部分车辆由于设计原因,长期在低温环境下短距离行驶时,发动机机油液面会增高,机油液面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发动机故障指示灯点亮,继续在上述条件下运行车辆,可能对发动机造成影响,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发动机损坏。

本田冠道「机油门」后又遇「刹车门」,应全面检讨

与CR-V、思域针对「机油增多」问题的解决办法相同,冠道也将更换升级后的空调控制单元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同时升级FI-ECU和TCU软件。召回实施时将为对象范围内车辆免费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并免费添加发动机燃油清洁剂。

通过一系列手段,本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机油快速升温,从而把掺杂其中的汽油赶回气缸内进行燃烧。而要快速提高发动机及机油温度,必须通过提高怠速、喷油量来实现,这势必拉高车辆油耗。此外,本田这套解决方案能否适应东北地区极寒冬季的考验,能否彻底解决「机油增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观察。召回阴影始终笼罩着消费者。

结束语


不断地召回,在一点点侵蚀着本田固有的品牌声誉。在各合资品牌纷纷「加码」中国市场之际,本田追求销量本也无可厚非,而盲目上量导致的质量把控不严等「恶果」,却也一一显现。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然而,一而再三地出现「羊圈」破损,本田应从管理、技术等各层面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防患于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