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淝水之战(10)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据说啊,据说;据说当年苻坚就是站在这个城头,眼望下面那张图片,口称“卧了个大槽”,谁说东晋国弱?;)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八公山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不说苻坚晓行夜宿奔寿阳,单说洛涧前线。

胡彬率领的那五千水军被围,时间一长,胡彬的军粮可就告急了,军无粮自溃,给胡彬逼的没招儿了,一面再次派人想办法突围求救,一面命人扬起沙土,向秦军表明自己的军粮还非常充足(这招儿挺逗)。

可是这障眼法蒙的了一时,蒙不了长久;秦军抓到过晋军俘虏,对胡彬营中的虚实了如指掌。

因此前秦卫军将军梁成一面加紧围攻胡彬,一面派出部队在淮河沿线构筑工事,既切断胡彬退路,同时遏制西来的东晋援军。

此时东晋都督谢石、徐州刺史谢玄、豫州刺史桓伊、辅国将军谢琰等人率领的八万主力晋军(《晋书,苻坚载记》称“七万”),从广陵方向抵达了洛涧东面地区,在距离洛涧以东二十五里安下大营,几次试探性进攻无果后,谢石不敢再强行向前突进了。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谢石勒兵不前,众将不知其意;纷纷跑到中军大帐来一探究竟。

见大家问为啥不走了,谢石说秦兵势大,一时半会儿打不赢,咱先停下来看看情况。

话音才落,一人急道:不可。

谁呢?

此人名谢琰,谢安的二儿子,官拜辅国将军,也随同北府兵出征。

谢琰虽然比他爹差远了,也从来没打过仗;但这次他脑子挺灵。

他跟谢石说,眼前这点儿秦军,你就怕了?那要是等到秦军百万集结完毕,那会儿怎么办?

谢玄也觉得跟这儿呆着不是事儿,也赞成继续进攻。

看大家求战心切,谢石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

于是便定下了主动出击的策略。

由于之前试探性进攻都被秦军挡了回来,接下来这仗怎么打,就得仔细策划了。

谢玄说咱们这样,秦军和咱们小打小闹了几次,都赢了,肯定认为咱们不过如此;接下来咱们故意示弱,继续以小部队打头阵。

谢石说,然后呢?再让人家打回来。

谢玄一笑,这次的小部队,数量上要小,但质量上要大。

谢玄点手把北府军中第一猛将刘牢之叫来:给你个任务,去挑5000人,由你带队,突袭梁成,我随后就到。

咱们前文说过,谢玄组建北府兵的时候,就是拿这支部队当特种兵打造的;这支部队初出茅庐第一仗就以劣势兵力全歼了前秦在东线的10余万部队。

您想想从这样的王牌儿部队里再优中选优的挑出来的兵,那战斗力得是什么级别。

过了大箩过筛子,刘牢之最终选出了5千人,吆喝一声儿,走你,便率部出发。

前秦这边儿,咱上文说过,梁成早就严阵以待了;

这位梁成,咱们前面也提到过,说起来也算是苻坚手下的大将了;否则不会担纲前秦军的箭头任务。

自打围了胡彬,梁成的注意力一直就放在身后。

道理很简单,胡彬才有多少人,又缺粮,作不起什么浪;对他而言,围着就好。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身后晋军的援兵。

因此梁成的主力始终没有拿到前面用于围困胡彬,而是摆在洛涧,时刻准备迎击晋军。

现在,刘牢之要对付的,就是这支部队。

洛涧是淮河的一个支流,梁成的兵在支流偏西的一侧列队,刘牢之要想和他们打,就得先过支流。

过河不难,因为梁成根本没拿这5千人当回事儿,毕竟之前胜惯了嘛。

可是接下来,梁成追悔莫及。

这5千人一上岸,风驰电掣般的冲着秦军就冲过来了。

梁成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这5千特种兵中的特种兵就已经杀到眼前了。

两军一接触,前秦军就败下阵来。

这就不叫打仗,您可以脑补一下,5千个泰森PK5万名城管的场景。

当时战场,就是这个架势。

梁成率领的前秦军被打的狼狈不堪,步步后退。

梁成一看,我勒个去,这仗没法儿打,撤吧。

他领着人就往后退,一路退到淮水边上。

前秦这边儿本来就招架不住,现在主帅有令撤退,秦军士兵掉头就跑;刘牢之在后面紧追不舍,赶鸭子似的把几万前秦军往淮河里赶。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前秦军士兵跑的快的,淹死了,跑的慢的,被砍死了。

一仗下来,梁成和他弟弟梁云、弋阳太守王詠等前秦十员战将被斩杀;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十余位将领被俘,秦军士兵被砍死、淹死共计一万五千多人。

过了洛涧,晋军以刘牢之为箭头继续往西;随后谢石、谢玄率北府兵水陆并进,直逼寿阳。

苻坚听说梁成被斩,吓了一跳,赶紧跑到城楼上往下观瞧,但见北府兵列阵严整,军旗猎猎,再看四周山上草木晃动,似有大军,顿时担忧道,此劲敌也,谁说东晋国弱?

边儿上站着的苻融一口气差点没上来,除了你自己以外,还有谁说过晋弱?

不过苻坚也只是有点儿担忧,即便北府兵精锐难敌,在他看来,也只是战争损失大点儿而已,不存在打不赢的可能。

当然,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就更好了。

由此,苻坚犯下了他在淝水之战中第一个大错:派人劝降——

苻坚派的人,是个熟脸儿——襄阳守将朱序。

朱序襄阳城破被俘后,坚持不降;苻坚没有责怪他,反倒挺赏识,给了他个官,就养起来了。不过朱序可从来就没想过要降秦,在长安的时候,还曾经策划过一次不成功的越狱,结果跑是跑出来了,躲进一个朋友家里。没曾想苻坚盯他盯的挺紧,他一跑,追兵就到了;朱序怕连累朋友,就跟着追兵又回了长安。

那次越狱不成,还差点儿连累了朋友,朱序只好先老老实实呆着,看看有啥机会再跑。没想到,苻坚此次出兵把他也带来了。

苻坚交代朱序,你跟谢石、谢玄都是老同事了,去劝劝,让他们看清形势,早点儿投降,省的大家都麻烦。

朱序心里一动,派我去劝降?好,我去!

苻坚也是对自己太自信了,他就忘了,就在不久前,朱序还曾经试图叛逃呢。

再说朱序,奉命来到晋军大营,见着二谢,张嘴便道:你们怎么还不打?

谢石、谢玄闻言一愣。

朱序竹筒倒豆子,把寿阳城中的情况说了个门儿清——

其一,苻坚就在城中,他身边儿的嫡系部队只有八千骑兵;其二,寿阳秦军全部加起来,大概二三十万,其余部队要么在项城,要么还在来寿阳的路上。如果等前秦百万大军集结完毕,咱肯定干不过,这会儿趁他主力还没到位,赶紧打;打掉苻融,后面的秦军便可各个击破了!

这算是给谢石、谢玄吃了颗定心丸。

史书没有记载接下来这三位怎么商量的,但也不难猜,朱序“世为名将”,谢玄有“经国才略”,两人均深谙兵法,一旦敲定要打,必定会就下一步的战役细节进行具体的策划。

苻坚这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想派人策反,哪知自己的使者成了余则成。

不说朱序返回秦营,再说谢石、谢玄这边儿。

朱序一走,谢石便向苻坚派去了约期交战的使者。

公元383年11月的一天,是为交战日。

这天,双方在淝水两岸列阵相持。

谢玄要想与苻坚决战,必须得先渡河,可他渡不了河,因为前秦军紧靠着河岸扎营,北府兵若渡河的话,至少得在对方密集箭雨下抢滩登陆;这个,不用想,因为伤亡会非常大。

怎么办呢?

谢玄有招儿。

他再次向对岸派出了使者。

在两军万千将士注视下,使者跨马越过淝水,见到秦军主帅苻融,传达了谢玄的口信,使者说:大人您提兵深入我国国境,却紧逼河水列阵,看样子您这是打算长住了;这跟您的身份不符啊;您不是想灭了俺们吗?要不这样,咱来个痛快的,贵军稍稍向退点儿却,给双方将士们腾个厮杀的空间,在下陪您一道,咱一起看一把真人秀,如何?

谢玄的使者传话完毕,又拨马而回。

苻坚此时就在阵中,因此苻融立即将谢玄的要求上报给了苻坚。

苻坚没别的,就是自信。

听苻融这么一说,苻坚转脸儿问身边的其他将领,你们怎么看。

将领们说,这有什么好看的,根本不用搭理谢玄这一套。

我凭什么听你的,哦,你让退我们就得退啊;打仗还要按照你画的道儿去打吗?爷就不动,有本事你就冲过来。

苻坚笑着摆摆手儿,只管退军无妨。就让他们渡河,待其渡过一半之时,我们再以数十万铁骑冲之,将其逼下河去追杀,那多爽!

这一决定是苻坚在这场大战中所犯下的第二个错误,而且,也是最致命的。

从理论上说,半渡而击,没什么不对。

但是,玩儿这招儿得有个前提,那就是我本来就准备这么干,提前列好队等着你。可苻坚的半渡而击,却是要先退而后击,这可犯了兵家大忌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咱在之前聊两赵争雄时石勒灭刘曜那一仗的时候说过古代两军对峙是怎么打仗的——

两军拼的是阵型,阵型一乱,基本上就歇菜了。

现在前秦军已经列好队形,就准备厮杀了;结果苻坚一声令下,庞大的步骑混合兵团开始向后退去。

这一退,可坏了菜了。

怎么着呢?

秦军根本就站不住脚儿,退起来就如同冯小刚的电影——《没完没了》。

这里插一句,为啥会这样。

其实我不说,有点儿军事常识的兄弟应该也能猜得到——

苻坚这次带出来的兵,素质良莠不齐。

大家可以翻翻咱前面的内容,氐族人建立前秦之后,还是很打了些漂亮仗的,想想前秦灭前燕,6万秦军死磕30万鲜卑军,那可以说是氐军的巅峰之作了。

巅峰过后,往往就是下坡。

灭燕之后的这些年,随着前秦四处征战,军队规模也随之不断扩编;换句话说,秦军的部队成分不再是单一的氐人。

这本身其实就有问题,新纳入秦军的其他少数民族或者汉族,不是国家被灭,就是长期浪荡于江湖的野路子。前者如姚苌的羌族,慕容垂的鲜卑;后者如仇池的杨氏。想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为前秦卖命,基本上不可能。

再者,咱们前面说过,就在苻坚准备南下之前,这伙计干的那件事——把老氐们分散到全国各地;经过他这么一稀释,能打的老氐们都跟着宗室近臣们走了,散布在前秦广阔的国土上。那部队空出来的名额怎么办?只能找别人来填。

谁是别人?

前秦统治区里的杂胡或者汉人。

这些人当兵就是为了吃粮,说打仗,拜托,甭跟我说打仗,爷当兵的理想就是不打仗。

更要命的是这次苻坚南征,为了打东晋,苻坚要求前秦国内十丁抽一,充实部队;被抽中的,你敢不来吗?不来就等着家破人亡吧。

可是,这样攒鸡毛凑掸子式的征兵,且不说抽来的人能有多少战斗力,这帮人估计连起码的战场纪律都不会遵守。

这不,苻坚下令后退,等命令传达到规模庞大的部队中时,就变成了撤退。

各路兵马原本就是凑的,压根儿就不想打仗,你不是说退么?那咱就退,最好一路退回家去。

看着眼前的部队退啊,退啊,不停的退;不论是苻坚,还是苻融都懵逼了,这特么几个意思?后退怎么变成了后撤了。

苻氏兄弟骑在马上目瞪口呆还没反应过来呢,对岸的谢玄可反应过来了,一声令下,北府兵在箭头人物刘牢之的率领下开始强渡淝水。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那位说了,谢玄不是也是饱读兵书吗?他怎么不怕苻坚给他来个半渡而击呢?

谢玄当然知道“兵半渡而击之”的原则,但没办法,现在不打,以后更难打;真要等到苻坚那百万大军集结完毕,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谢玄要的,就是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给大家举个例子:打架。

看本文的朋友,兹要是男士,都应该打过架吧。各位可以想象,你们打架的时候是不是有个习惯动作:拳头向后拉,蓄势之后再打出去,这样感觉才能打上力。

其实,这是个非常错误的动作。

什么意思呢?

拳谚有云:手护头,肘护肋。

拳头向后拉,你蓄势的同时其实也把脸露给别人打;碰到手快步伐好的,直接前手拳就能干到你下巴上。

拳谚又云:玻璃下巴,纸气管儿。

人的下巴和气管儿非常脆弱,打中一下,基本上就KO了。

现在苻坚干的就是这事儿,他让本来已经列好阵型的秦军向后退,就相当于打架的时候把拳头向后拉。

谢玄等的就是这一刻。

当然,强渡淝水之前,谢玄也不知道他运气会这么好,前秦军会出现退啊退啊退啊退这种事儿,这哥们儿原本的想法儿是,只要你给我让个地儿,我北府兵就算拿人命往上垫,也得强行开辟出一块儿登陆场。

之后呢?

玩儿命呗!

还有一点,当然这是在下猜的,那就是朱序来“劝降”的时候,应该把前秦的军事机密泄露了不少,甚至是全部;比如,前秦军部队编制、战斗力、士气、武器装备、通讯状态、将领指挥能力、弱点等等。

有这碗酒垫底儿,谢玄在排兵布阵上才会底气十足,要求过河决战——

只要能过河,在秦军的战线上撕开一个口子,秦军队伍庞大,调度困难,短时间内肯定无法组织反击;然后,之前怎么打梁成,现在就怎么打苻坚。

这仗好玩儿了,双方的统帅都没想到,前秦军还没开打,就先来了个大撤退。

这就等于球场上,对方放了空门让你进球啊!

那还客气啥。

谢玄令旗一挥,晋军主力紧随刘牢之部也渡过了淝水;就像一把巨大的钢刀,生生劈开了秦军的阵型。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前秦军瞬间便被杀的溃不成军。

眼看着前军被打的不成人形,苻坚、苻融急了,当务之急是要命令部队停止撤退,然后再调中军后军投入反击。

苻融刚要下命令,忽然之间他发现前秦中军后军一片大乱,士卒也如前军一样争相奔逃,不可遏止,盔甲器械锣鼓旗帜扔了一地,竟已开始大败。

这是特么几个意思?北府兵还打到你那儿,你们跟着起什么哄?

怎么回事?

这要感谢一个人——朱序。

估计这也是跟谢石、谢玄商量好的;人这位爷一见前秦军的前军后退,便在后面嗷唠来了一嗓子:秦军败喽!秦军败喽!

这一嗓子比北棒的三月半说自己有了原子弹都厉害。

那年头儿既没电话,也没微信,通讯基本靠吼;苻坚、苻融在前面下令后退,这命令完全得靠传令兵一支部队一支部队的通知。离苻坚近的部队自然先知道,可后面的部队一时半会儿的还传达不到。

30万人,什么概念;如果有大胸弟在上海的世博会排过队,应该清楚;密密匝匝,无边无沿;传令兵且得跑一阵子呢。因此这会儿后面的兵只看着前面的部队不停的在后退,但为什么,不知道。

现在朱序这一嗓子,把‘谜底’揭晓了:我说怎么一个劲儿的退呢,敢情是打败了;那我还慎着干嘛,跑吧!跑的慢了,小命儿有可能不保。

于是,前秦军的中军后军,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扔了手里的家伙,掉头就开蹽。

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了。

再说苻坚和苻融;这会儿真急眼了,前军被打的后退不止,中军后军见了鬼一样逃跑不止,这仗还怎么打?

苻融是前敌总指挥,看这架势,也顾不得别的了;一抖缰绳,开始在乱军中来回奔跑;一边跑,一边喊,都特么站住,给老子顶住、顶住!

到这会儿,借用星爷一句台词:你叫破喉咙也没人理你。

部队乱成一锅粥,谁听他的?况且那会儿还没有高音喇叭,一个人的嗓门儿有多大。即使有那训练有素的部队想服从命令,但被自己人一冲,瞬间也就乱七八糟了。

苻融急的都要吐血了。

他不停的催马来回奔跑,想要控制住局面;怎奈天有不测,他的马也跟着裹乱,一撒丫子,马失前蹄,给他颠下来了。

这一跤摔的着实不轻,苻融半天愣是没爬起来。

等他好不容易撑起来,旋风一般的北府兵也到了,二话不说,一顿乱刀之下,苻融成了饺子馅儿。

前敌总指挥挂了,局面立刻不受控制了,秦军更是狂奔不止;败兵冲来,苻坚的禁卫军也被冲的身不由己的往后跑。

北府兵追着屁股撵,八万人追着三十万人猛砍;一直狂追猛砍就来到了寿阳西北的青冈,秦军相互踩死、淹死、被杀的数不胜数。

从寿阳以东的淝水西岸一直到青冈以北的淮河岸边,满山遍野躺的全是秦军的尸体,“淝水为之不流”。

侥幸渡过淮河的秦军,也被刚刚经历的那场血腥屠杀吓呆,丢盔卸甲,昼夜兼程的逃命,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击的晋军,因饥饿、严寒、劳累而死的秦军士兵,有十分之七八。

苻坚自己也挺惨,象征天子威仪的的车马器械全成了北府兵的战利品,他自己还中了一箭。

三十万大军打了水漂,寿阳自然也保不住了。

而且,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还记得咱们上文说过,苻坚从项城出来前曾下过一道命令,有敢泄露他行踪者,抽舌并族诛吗?

有这道命令在,苻坚的去向在项城留守的大臣和部队中,成了一个谜。

大家都不知道,这天王跑哪儿去了。

冷不丁的,有那腿快的败兵跑到项城,带来了淝水战败,苻融被杀的消息;再问,苻坚呢,回答,不知道。

这下子,谣言四起,有的传苻坚也被杀了,还有的传苻坚被晋军俘虏了;反正传什么的都有。咱前面分析过前秦军的部队成分,本来就挺复杂,谣言这么一涌动,热闹了,留在项城的秦军出现了雪崩式的溃散。

等到苻坚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开始竖起旗子收集残部,仅得十余万人。

剩下的呢?都跑光了。

来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去时,怎一个惨字了得。

再说东晋这头儿,淝水大胜的捷报传到建康,谢安正在跟朋友下棋,手下将战报送上,谢安扫了一眼,也没说话,继续闷头儿下棋。

这段时间建康也紧张的不得了,朝野上下都在关心秦晋两军到底打成什么样子了;旁边儿就有人问,这是前方的战报吧,上面写的什么啊,您赶紧,给我们说说。

谢安低头不语。

他不说话,边儿上的人也不好多问,直到这盘棋结束,谢安这才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啊,是战报;孩子们在前面打赢了。(“小兒辈遂已破贼。”)

一场神奇的战役;一场无法复制的胜利!

这,就是闻名千古的淝水之战;这一年,苻坚46岁,司马曜22岁,慕容垂57岁,谢安64岁,桓冲56岁,谢石57岁,谢玄41岁。

多说一句吧,这是一场神奇的战役,其程度,比桓温灭成汉还要来的神,而且永远也无法复制。

接着说苻坚。

这老哥儿侥幸跑回北方,从此意志消沉。

要说一句的是,其实苻坚在败退的途中险些被干掉。

别瞎猜,不是晋军;而是慕容垂。

挺长时间没提慕容垂了,这伙计在淝水之战打响时干嘛呢?

简单说句,淝水大战前夕,慕容垂临时被抽调到荆州地区,在其打下郧城之后,又奉调驰援淝水前线。

不过,当慕容垂紧赶慢赶往淝水前线跑的时候,战场上胜负已分,苻坚败逃,被赶的惊慌失措。

正逃着,迎面碰上了慕容垂的大军。

苻坚不知道,这次偶遇,他险些没命。

怎么呢?

看到苻坚只身前来,慕容垂的世子慕容宝、幼弟慕容德、大将赵秋等人纷纷秘密建议慕容垂:趁苻坚身边没人,将其干掉,起兵恢复燕国。

慕容垂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没这么干;而是护送苻坚去了洛阳。

至于慕容垂为啥没趁火打劫,史书上有不同的解释,在下比较认同的说法儿是,慕容垂不太信一场大败,就能导致一个帝国崩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