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从银行的态度来看,互金公司的从业经历并不一定是减分项,但是少数特定互金平台可能被列入“黑名单”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曾经刷屏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投射到如今的金融圈,悄悄变成了“世界太大,我想回家”

“过去,我接到的大单子都是互金公司挖角传统银行,更是经常收到“戴帽招聘”(指定候选人)的招聘指令,然而现在虽然这一类的需求依然有,但是成功率却不断下降;此外,今年我已经收到了好几个想回归银行的求职意向”,负责招揽中高端人才的猎头李女士近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甚至有候选人问我,能否在简介中略去互金公司的从业履历。”

来自银行的声音也部分印证了李女士的说法。“我的一位前同事离开银行去互金公司有2年多了,最近突然联络我问起岗位人手是否缺乏,领导是否变更,还说起了自己目前职场上的不顺心”,一位股份制银行基层员工表示,“虽然彼此了解,但是我们银行对于‘前员工’大多是拒绝的。”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曾经“三连跳” 如今“想回家”

“过去,基层人员流动的方向通常是单向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大型资管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同为猎头的刘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互联网金融最好的时候,我手中一度积累了近20个支行长的简历,这些人大多数是原本负责对公业务条线的,还有一些销售业务负责人找机会。”

刘先生最为沾沾自喜的是其曾经成功运作的一次“连升三级”式跳槽,候选人从银行的小团队主管华丽转身成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总监,“每年的一季度和三季度是人员流动活跃期,这与商业银行的薪酬兑现时点有关,一线员工一般要等待奖励落袋才能开口提出离职”。

不过,刘先生也承认,这些都是“当年勇”了,如今互金公司不仅很难从银行挖人,甚至于一些来自于银行的员工眼看公司上市无望、监管严格,已经萌生退意。其中,一部分出来时间较短的人员还是想回去,而另一部分已经在互金行业打拼比较久的则寻找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的机会,这些人是希望在薪酬和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据刘先生介绍,确实有部分来自于银行的互金公司从业者回到传统金融机构(其中一例还是该员工过去所在银行的前同事帮助促成的),但是“很少听说能回到银行的”。

前述猎头李女士也表示,去年以来,中小互金公司的人员变动确实很快,“能呆够2年都是老员工,即使是总监层级也是说换就换,极端的情况是新负责人还没到位,旧的负责人已经离岗了”。

《证券日报》记者在几家较大招聘网站上查询后发现,近期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新增高薪招聘数量并不算多。例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招聘风控总监,提出的要求包含“10年以上银行、金融公司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团队管理经验”等等,而开出的薪酬为24万元-60万元,符合上述要求的银行员工基本上不跳槽也可以实现差不多的薪酬。而此前,互金企业从传统金融机构“挖人”的最主要手段就是“高薪+期权”,动辄以百万元以上的年薪吸引高端人才。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银行背景多加分 互金履历或减分

《证券日报》记者在暗访中发现,金融猎头对于“从业背景‘鄙视链’”有着类似的观点:首先,拥有多年银行从业背景的人才肯定是最受欢迎的,这一类人才的业内各种资源都相对丰富。其中,风险管理岗、财富管理岗、投资管理岗、稽核监察岗尤为受到关注;其次,券商的项目管理和投行人才也十分炙手可热,而且这类人才的能力并不依赖于机构平台,因此十分适合跳槽;第三,各类金融机构的销售精英,这类从业人员分布在一线或中高层的多个岗位中,其对应的客群黏性较强,能够快速给新公司带来价值。

与银行和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自带光环不同,部分互金公司的从业履历正在成为求职者的“包袱”。

“由于网贷行业近期的震荡,确实有一些传统金融机构职位的候选人担忧互金尤其是网贷业的履历会影响其下一步的职业选择”,李女士表示。

不过,李女士并不建议求职者在履历上“留白”,“毕竟在金融圈,‘六人定律’还是很确切的,抹去这段履历虽然不是造假,但是也不会被用人单位所认同,而且现在工资流水、社保、完税证明等很多细节都可以揭示候选人完整的从业经历。”

而从银行的态度来看,互金公司的经历并不一定是减分项,但是少数特定互金平台可能被列入“黑名单”。

“银行其实不太可能制定专门的文件歧视求职者,但事实上,HR和业务部门在实践中可能会对一些原本就职于特定互金平台的员工有顾虑,而且,求职者这么多,银行可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一位股份制银行总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和一些业务部门交流过,主要是担心部分互金公司激进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肯定是比多数互金平台更严格。”

银行业变天,银行员工坚守or跳槽?好去处是哪里?

黄金十年远去 银行员工告别“金饭碗”时代

1978年-2003年,是中国现代银行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初步阶段。

2003年-2013年的十年,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的黄金十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从27.7万亿元提升至151.4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4.5倍;利润从322.8亿元增长至1.74万亿元,疯狂增长54倍,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从17.9%降至1.0%。

十年黄金期之后,银行业的发展开始放缓,从2014年开始,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上升。最近的2016年年报显示,五大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基本上是在“1”上下徘徊,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同比增长0.4%;农业银行同比增长1.86%;中国银行实现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3.67%;建设银行同比增长1.45%,而中行更是首次出现了上市以来的净利润负增长,同比下降3.67%。

“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放缓,而成本没有明显缩减,利润增速下滑很正常。不过,考虑到实体经济仍然处于调整期,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伴随净利润增速放缓的是员工数量下滑。据年报数据显示, 2016年银行员工总数早已出现下滑。除交行员工人数增加1088人外,工农中建四大行员工总数为162.98万人,较上年减少18824人。2016年,五大行机构总数合计为70783个,比2015年的70952减少169个,减少幅度为0.2%。五大行员工总数合计为172.2万人,比2015年减少17736人,减少幅度为1%。

花旗银行研究员预计,在 2015-2025 年间,银行业将出现 30% 的裁员,从业人数将比危机之前的高点低 40%-50%。

“以物理网点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客户金融交易习惯随之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电子化渠道接受金融服务,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已达到95%以上,银行减少了对传统物理网点的依赖,这是银行人员数量瘦身的重要原因。一些银行对过剩劳动力的处置办法是要么转岗要么变相裁员。在此过程中,也不乏因自身原因跳槽的员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这一点得到了部分银行员工的佐证。“近几年揽储任务指标越来越难完成,今年6月25日和6月30日是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为备战“中考”,我们行给我下达了2500万的揽储指标,至今依然没有完成,在头疼。有一些同事因缺乏资源,不堪忍受骤增的压力选择了辞职,也有人想转行有了更好的去处就离职了。”一位股份行员工告诉小编。

跳槽现象不仅在普通银行员工身上出现,近两年,银行高管的跳槽人数也在显著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已有超过40位银行高管离职。

人工智能崛起 银行员工面临“围城效应”

正在举行的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人工智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实,从2016年AlphaGo在围棋界战胜世界顶尖天才棋手李世石,在“人机大战”中的胜出,到今年“智能投顾”成为金融业的新宠儿,“人工智能”正在各个行业搅乱一池春水。全球金融领域也不例外,银行正逐步进入“金融科技”时代。

毕马威曾发布的一份报告“危言耸听”的称,到2030年即15年内银行将“消失”,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如今,这些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三年前,高盛纽约总部现金股票交易柜台拥有超过600名交易员,今天这个柜台只剩下2名交易员;去年三季度起,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关闭了至少400个线下网点,因为柜台的面对面服务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线上渠道自助完成 ,且美国银行宣称2017年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将大规模投放使用;年初,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表示,将关闭400家线下门店,将其替换为自动化系统和在线银行产品;而目前,迪拜银行推出的金融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早已经可以根据持卡人的声音和语速判断人的情绪。

在国内,四大行牵手BATJ布局金融科技、银行大规模建设智能化网点、全面布放“超级柜台”、大堂增设机器人、大数据模型替代人工信审等岗位的新闻同样屡见报端。

“您可以使用智能柜台开户”,小编发现,当去一些银行网点办理银行卡开户业务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将客户带到智能柜台前,由于操作简便,短短数分钟用户即可完成业务办理。很显然,人工智能正在优化甚至重塑银行业务流程,银行业的分析师、风控师、保险精算师、柜台柜员,越来越多岗位都在被机器所取代。

“虽然目前,智能柜台等智能系统对复杂、个性化、特殊性的业务暂时还无法完全替代,但是已经解放了部分劳动力,人数精简化是必然趋势。未来,柜面人员转岗成为营销人员的空间非常大。”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未来道路究竟该怎么走,跳槽还是坚守?银行员工如今正面临残酷抉择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建行认真起来真可怕!无人银行之后又干一件大事,行业巨变!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如何假装成一名优秀的银行员工?(百万银行人心声)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银行人如何转行?八大职业可选,找到人生新方向!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银行人,看脸就知道你在银行月薪3千还是3万?(特准)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经历过这些事儿,成功活下来的银行人,真的很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