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到6.87,人民幣貶值的風險解除嗎?

8月16日,人民幣對於美元升值400個基點,回到6.80-6.90這個區間,似乎前期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已經告一段落,大家可以喘口氣了,真是這樣嗎?

人民幣升值到6.87,人民幣貶值的風險解除嗎?

我們分析一下人民幣貶值的基本邏輯就會發現,人民幣貶值的基本邏輯沒有變。人民幣貶值的基本邏輯主要有一下幾條:

1、資產價格的高估,這裡主要是房地產價格。現在房子最貴城市三名都在中國。絕對價格最高的是香港,然後是北京上海。現在,賣掉北上廣深的100平米的房子,就可以在紐約,洛杉磯買到一個小別墅。北上廣深的房屋價格總和,已經超過美國總體的房子的價格。對於全世界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來說,賣掉高估的資產,買入低估的資產,這是投資界的常識。資產最終會回到統一水平線,要麼人民幣貶值50%,要麼房價跌一半。北上廣深的房價之所以沒有跌,實際上有一種無形的手在託著。為了房價不跌,必然是使得人民幣貶值來平衡資產水位差。從這一點來講,人民幣貶值還在路上,目標應該在9左右,雖然我們極力否認這樣事實,但是從基本面上分析就應該是這個結果。

2、中國國內的營商環境的惡化。在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說是減稅,可是在GDP才增加了6.8(不包括水分),2018年1-7個月稅收收入卻增加了10.4%,這樣就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半年GDP增加3.4%,稅收增加10%。從理智上講這哪裡是減稅了,這不是增加稅收了嗎?還有,房地產價格的高估,提高了土地、人工成本,這樣在中國經營企業,利潤比紙還薄。使得外資紛紛關閉中國的企業,離開中國,使得中小企業主紛紛關閉工廠,把資金投入到房地產投機領域。這就造成了實體經濟不景氣,房地產投資領域一片火熱的冰火兩重天的現象。由於在中國的國外投資的減少使得這些資本流出中國,形成一定換匯壓力。

3、中國外部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委瑞內拉、土耳其、阿根廷等國家的經濟陷入動盪之中,使得以歐元等非美貨幣對於美元的大幅度貶值。由於人民幣屬於一攬子貨幣中一員,人民幣也會隨著其他貨幣的貶值而貶值。

4、中國企業借美元債務還款換匯壓力沒有解除。過去幾年裡,由於美元債務的利率低於人民幣債務,使得中國很多企業甚至中國地方政府也通過各種渠道借了美元債務。當時,由於美元在對於人民幣貶值區間,借美元債務是合算的。但是一旦美元進入加息縮表的升值區間,過去接到的債務就變成難以償還的高利貸。以今年來說,人民幣從3月份到現在將近貶值了8%,加上3-5%的利息,相當於一年的利息要達到11-13%。在加上換匯損失,可能利息在13-15%。在中國已經沒有幾個行業能夠有13-15%的利潤了,如果沒有對沖,這些企業將因為債務危機破產。這些企業為了降低債務風險,必然在相應的市場用人民幣買入美元期貨的形式進行對沖。這樣也是的短期內形成換匯的壓力。

5、央行放水稀釋人民幣的內在價值。

由於人民幣錨定美元的發行機制,當美元大量流出中國的時候,必然使得中國國內的錢減少,央行不得不通過放水維持流動性。而由於中美匯率的機制,使得同樣人民幣對應的美元的內在價值減少。人民幣的貶值就不可避免。

正是以上幾個基本面沒有變化,人民幣對於美元的匯率雖然在短期內持穩,但是長期貶值的趨勢並沒有變化,估計在10-11月份會跌破7這個心理關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