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房太小 頂配房太貴 想給家人換個好點的房子怎麼這麼難?

 最近有很多天津網友諮詢新城生活小編:

“我在市裡有套房,但面積太小小,有了孩子後不夠住了,更別說把老人接過來了。真是愁死了,想買個合適的,應該怎麼買?”

“我在西青有一套房,但是想搬到市區改善一下環境,應該買哪?”

“小編你好,我想換綠化好的環境優雅的的小區,但也不想離開市區。預算500萬,應該買哪?”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就會說了,都是土豪啊。天津市區有房還愁啥?其實最愁的就是這些需要“改善”居住條件的群體。

剛需房太小 頂配房太貴 想給家人換個好點的房子怎麼這麼難?

  為什麼“改善”群體最憂心呢?

因為從整體環境來說,2017天津的樓市政策十分嚴格,2017年至今,天津樓市已經基本沒有泡沫,從現在到2019年僅靠剛需樓市就可以穩定。所以,政府加大的土地、住宅供應全部都給了剛需

很有意思的是樓市調控有一個邏輯:有房子的人就不算剛需了,這種調控讓改善群體很為難。

新城生活小編認真的講,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會嚮往更優質的生活環境,所以,未來會出現居住升級成為比剛性需求更剛性的需求。

我們不說遠了,就說天津。要追求優質舒適,一定不能搬到郊區,正常來說,選房範圍都在市區。

市區裡較為便宜的100-200萬左右

剛需房比比皆是,但是不符合改善的要求。

作為置業項目的地王房,要求是滿足了,可是房價太高不能承受。

總價在300-400萬之間,符合改善群體需求,戶型合適環境好的新房在天津基本沒有。

因此,天津的改善群體不得不關注次新房。

改善群體要求是讓自己住得更舒服,當然,也要講究房產保值,應該更關心房子本身的居住條件。

從居住舒適度出發,新城生活小編有幾個參考方式可以借鑑。(以河北區為例)

  1.看小區的掛牌率

也就是看這個小區在中介掛牌房源多不多。

既然已經打算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如果選擇的小區有很多業主想賣房離開,那這個小區明顯有某些不適合居住的問題。所以,在次新房中,掛牌率較低的小區應作為選房的重要參考指標。

剛需房太小 頂配房太貴 想給家人換個好點的房子怎麼這麼難?

河北區掛牌率較低的有仁恆河濱花園 、北寧灣寧灣家園、北斗花園;掛牌率較高的有北寧灣寧靜家園、格調藝術領地、詩景頌苑。

2.看物業檔次

物業的檔次決定整個小區的檔次。如果想要住得舒適,寧願多花一點錢買到物業好的小區,也不能圖便宜去選擇一個物業糟糕的小區。物業費高一點,環境好一點。總比花了錢卻依然得不到好的物業服務強,既然為了改善生活環境,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據新城生活小編了解,如果想保證一個有品質的物業水平,每月的物業費至少要3元/平米。

選擇物業費更貴的樓盤,表面上看起來你要付更多錢,但從長遠看,無論對你的居住品質還是你的房屋價值,都是好事。

仁恆河濱花園、嘉海花園二期為例。嘉海花園二期也是因為物業問題引起多次業主維權,而仁恆河濱花園是仁恆的自持物業,質量自是不必多說。

從掛牌率也能看出,仁恆河濱花園僅為7.67%,是河北區最低的,嘉海花園二期卻高達18.98%。

剛需房太小 頂配房太貴 想給家人換個好點的房子怎麼這麼難?

其實嘉海花園二期的地段要好於仁恆河濱花園,所以初始階段均價是高於仁恆河濱花園的,但是畢竟地理位置僅能決定初始價格,現在兩者因為物業的差距,後期

價格增長率卻差了一半。

3.同一小區是否有價差

開發商為了將利潤最大化,在剛需樓盤中也會規劃一些別墅。尤其是市區改善盤,“高低配”已是常態。

相同小區,洋房或者別墅的價格要比普通住宅高很多,但是居住者是兩種人,生活方式不同,勉強住在一起,難免會出現各種矛盾。所以,改善群體儘量選擇房產類型差距不大的小區。

4.買新房關注是否有安置房

此條與上條類似,尋求改善的群體與安置群體能否和諧相處?雖然可能會有圍牆或道路來分割,但是總的來說都是生活在一個地方。

雖然錢不能衡量一個人的素質,但是多少還是可以反映一個群體的精神面貌。沒辦法,在市場經濟時代,還是得“勢利”一點。

剛需房太小 頂配房太貴 想給家人換個好點的房子怎麼這麼難?

所以說選擇改善自己生活的環境需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