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2018年7月7日進入農曆的小暑節氣。小暑至,盛夏始。氣溫升高,天氣悶熱,炎炎夏日,人們很容易“上火”和食慾不振。小暑時節如何養生?下面從起居、精神、運動、飲食等方面做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起居養生

《黃帝內經》中講“春夏養陽”,是說夏天人的陽氣從旺盛的頂點慢慢下降,因此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陽”,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所以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要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6-27℃,不宜太低。同時,還要注意調節好房間中的溼度,多開窗通風。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黃帝內經》中雖然講夏季要“夜臥早起”,但依然要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樣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的睡眠。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精神養生

夏日天氣炎熱,情緒容易波動激動,導致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發作。因此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運動養生

提倡飯後一小時進行運動,且運動不宜太激烈,不要流過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就很適合夏季進行。同時,夏季一定要多飲水,及時補充水分,排除毒素,減輕心臟負擔。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飲食養生

盛夏時節,人們要多吃苦味和酸味食物。我國民間有“十苦九補”的說法,在氣候炎熱的夏季,多吃苦味食品有利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萵苣、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苔菜、絲瓜等。在乾鮮果品中,有杏仁、桃仁、黑棗、茶葉、薄荷葉等。

盛夏時節,人們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所以應適當吃些能斂汗、止瀉、祛溼的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楊梅、烏梅、葡萄、山楂、獼猴桃等,既可預防流汗過多引起的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夏季可在菜餚中適當加點醋,醋酸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夏天多暑多溼,因而可以多食用清熱利溼的食物,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溼熱為主的清涼飲料。

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慾不振,則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

推薦盛夏季節可常用以下幾種食物: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綠茶:性味甘、苦、涼,預防惡性腫瘤,養顏美膚。

綠豆:性味甘、寒,清熱解毒,清暑利尿。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菊花:性味苦、辛、涼,治潮熱,明目,清熱解毒。

蓮子:性味甘、澀、平,健脾固腸,治心悸、虛煩、失眠。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小暑養生

苦瓜: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明目。

豌豆:性味甘、平,富含膳食纖維,有效防止便秘。

專家介紹

張向群,北京市名中醫,航天中心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床和教學工作20餘年,師承名家,潛心鑽研,耕耘臨床,擅長對老年病、消化系統疾病、男性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的診斷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常年致力於中國傳統醫藥知識的普及,主持或參與編輯多部醫學專著和健康科普讀物,發表醫學論文數篇。曾在北京電視臺《健康生活》欄目做專題講座,在航天科工大講堂及航天系統各單位做健康養生講座,受到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