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2018年7月23日進入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酷暑多雨,大暑節氣如何養生呢?下面為各位介紹一些大暑養生方法,希望您心情愉悅,身體健康,安然度夏。

良好心境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按照中醫“天人相應”之說,氣候變化會引起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異常狀態。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所以盛夏季節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可採用“心理納涼法”調整情緒,想象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綠樹婆娑、飛泉漱玉,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避免不良誘因刺激。

調整起居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容易患病;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講究飲食衛生。

補水食粥

大暑節氣養生,重要一點是補充足夠的水分。而此時節喝藥粥,既能補充水分,又能補氣清暑,健脾養胃。

明代醫家李時珍提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意思是說喝粥能健脾益氣、生髮胃津以補虛損。大暑適宜喝荷葉綠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僅益氣生津還可清熱消暑。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的人,熬粥時還可以放些淮山藥、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會更好。日常飲食應注意多食用清淡滋陰的食物,如蓮藕、蜂蜜、大棗、雞蛋、木耳、豆漿等。

大暑節氣鍛鍊中或鍛鍊後尤其應該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如果鍛鍊者出現頭痛、嘔吐、眩暈、視覺模糊、虛弱、出汗過多或無汗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鍛鍊或去醫院檢查。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化溼除煩

大暑時節氣溫高、溼氣大,多出現悶熱桑拿天。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阻遏氣機。胸中氣機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煩滿。進入大暑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溼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常喝“三豆湯”,即將綠豆、黑豆、赤豆各等量混合在一起,一份"三豆"加三份水,小火煮爛,每日食用1―2次,每次1碗,該湯具有解暑消熱的作用。還可以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艾葉等微微水煎,用它來泡澡,不僅可以醒神除煩,還可祛溼解表。同時,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僅可以開胃,還可醒腦,使人產生輕鬆的感覺,從而起到祛溼除煩的作用。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冬病夏治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貼療法,即“三伏貼”,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盛的節氣特點,採用穴位敷貼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藥滲透皮膚,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敷貼的藥物最常見的是選用一些辛香、逐痰、溫陽、驅寒的複方中藥,結合透皮給藥技術,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肺俞、膏肓、大椎、百勞、定喘等穴位敷貼治療。

專家介紹

張向群,北京市名中醫,航天中心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床和教學工作20餘年,師承名家,潛心鑽研,耕耘臨床,擅長對老年病、消化系統疾病、男性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的診斷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常年致力於中國傳統醫藥知識的普及,主持或參與編輯多部醫學專著和健康科普讀物,發表醫學論文數篇。曾在北京電視臺《健康生活》欄目做專題講座,在航天科工大講堂及航天系統各單位做健康養生講座,受到好評。

航天健康大講堂——中醫話養生之大暑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