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傳統的奧斯曼和波斯繪畫中,無論是王子,商人,農民,普遍細眼彎眉,文弱清秀,一副東方面孔。難道……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

燈籠褲,圓彎刀,腰身細長,頭戴高帽,這是一般人眼中波斯王子的標配。但是,如果這種裝扮下,竟然長著一副東方面孔,而且普遍出現在波斯傳統繪畫中,多少會讓人感到驚訝。比如這樣:

為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哈利勒創作於1430-1440年(明宣德年間),為伊朗基爾馬尼所寫《三卷詩》配圖的繪畫

這幅畫可能由哈利勒創作於1430-1440年(明宣德年間),描繪波斯王子胡美與中國公主胡馬雍在中國花園裡會見的場景。畫面中,波斯王子一張標準的“中國臉”——圓臉、細眼、彎眉,文弱秀麗,和深目高鼻、鬚髮濃密的高加索人形象相差甚遠。

除了面孔非常“東方”,其他部分也十足的中國風。畫家著重描繪了花園中的植物,精謹工緻,勾線細膩,頗具中國工筆花卉細緻巧妙的風格。

這樣的人物形象在波斯傳統繪畫中非常普遍。如大英圖書館的薩法維王朝時期前後的波斯細密畫《霍斯陸看見席琳沐浴》,雖然有著波斯化的裝飾風格,但山石、河流的螺旋形陳置,以及雲巒的畫法,尤其是席琳,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傳說的女主人公,有著類似中國古典美人的相貌,很明顯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

為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霍斯陸看見席琳沐浴》

細密畫是波斯和奧斯曼土耳其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繪畫,文學名著《我的名字叫紅》中提到:流行於波斯、土耳其等中東地區的細密畫,無論是描繪《列王紀》中的歷代波斯先君,還是《詩頌集》中享受美酒與愛情的男男女女,很多都長著一張“中國臉”。

難道……中國人又多了一個未曾發覺的“遠親”?

【不應該出現的人臉】

至少在中世紀之前,波斯人像並非如此。

傳統風格的波斯藝術,如波斯波利斯留存的大量浮雕,其人物虯髯隆準,正是傳統的波斯人形象。

為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波斯波利斯留存的浮雕

但隨後伊斯蘭教的征服,讓寫實的繪畫傳統消失了。伊斯蘭教嚴格反對人像繪畫,虔誠的伊斯蘭教徒看來,肖像是安拉的創造,是神的特權,古蘭經就提到:“他(安拉)創造了你,並使你健全,使你勻稱,他任意地用任何一種肖像而構造你。”(82:7—8)。

而且,描繪任何生物形象被認為是與真主競爭,畫家和雕塑家會在末日來臨之時被審判。人像尤其忌諱,聖門弟子伊本-阿拔斯傳述的《至聖聖訓》中說:“每一個畫家都在火獄裡,讓他把所畫的每幅肖像都變成活人,從而讓他在火獄裡受盡懲罰。”

避開了繪畫,具有裝飾性的書法藝術就成為伊斯蘭藝術的主要形式。傳統的阿拉伯書法大師們相信只有書本才會永恆,而繪畫只限於為書籍勾描邊飾圖案。

可是,在對偶像崇拜如此痛恨的宗教環境下,怎麼還會出現細密畫?

聖訓雖然規定嚴厲,但傳播過程中,尤其後皈依的地區,多數存在變通做法。波斯人普遍認為,立體的造像是被禁止的,但不用於敬拜和奢侈的平面造像則至多是受到憎惡。

在他們看來,細密畫是夾在書本之中供私人閱讀之用,和雕塑壁畫等公開的藝術形式相比,不會造成嚴重的偶像崇拜問題。所以人物畫像非但沒有在波斯被禁止,反倒成了細密畫的中心元素。

尤其在十世紀後,隨著《列王紀》《詩頌集》等一大批非宗教題材的優秀波斯語文學作品的出爐,波斯圖書的質量水平突飛猛進,精美的插圖廣泛出現。

為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詩頌集插圖

相對於文字來說,繪畫的保存效果更好。政權更迭後,書籍都會被勝利者拆散改寫,而書中的插畫則保存下來,放入新的書籍中。

獨特的社會環境,讓細密畫有著獨特的風格——構圖中,追求安拉的視角,細密畫使用多焦點的透視,將室內和室外、此處和千里之外並置在同一個平面之中,使用平塗填色法,斑斕而莊重,不像中國繪畫中使用墨色表現層次,也不像西方繪畫中使用陰影表現立體。

然而,到了面部特點時,細密畫卻偏向了東方風格。一張張長著中國面孔的波斯王子、公主頻頻出現。這時期前後,正是蒙古人大舉入侵中東時。

【中國臉的入侵】

一個傳說或許能給人啟示:

公元1257年,在蒙古大軍佔領巴格達的次日清晨,書法家伊本-沙奇爾登上宣禮塔,目睹了旭烈兀軍隊的大屠殺。之後,他學習了蒙古軍隊中國大師的技巧,用繪畫記錄下了在宣禮塔頂看到的一切。

為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蒙古入侵確實對細密畫的發展非常重要。十三世紀,蒙古大軍大舉西侵,很快,蒙古大軍征服了波斯地區,於十三世紀中葉在波斯建立了伊爾汗國。

蒙古人的入侵雖然給中東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但在波斯卻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後果——擺脫了阿拉伯語對文學的壟斷,波斯語書籍快速增加,對細密畫插畫的需求也隨之提升。

這時候,蒙古西征從中國擄去的大批中國畫師以及畫工發揮了重大作用。征服者在文化上的強勢地位,也讓細密畫的“中國風”愈加濃厚。

細緻的線條風格,講究章法的構圖,以及畫面元素的造型,都受中國工筆畫影響。此外,細密畫的整體佈局也模仿中國畫軸——由覆蓋兩頁的橫向繪畫,演變為一面書頁上的縱向繪畫,強化了細密畫以插圖解說文字的功能。用色上,本來濃墨重彩的細密畫開始追求平和風格。

為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出現在細密畫中的中國龍

更明顯的是,中國龍都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波斯背景故事中。

受伊斯蘭教影響,人物造型是細密畫技法中最弱的部分,所以,它也是被相對成熟的中國工筆畫影響最鮮明的地方——蒙古入侵後,細密畫中心人物無論是面容、穿著、打扮都是一副中國/蒙古做派。

此後,中國畫的技法深深融入了細密畫的傳統之中。如在十四世紀,古老的波斯傳統與新的中國—中亞風格出現在同一幅作品中。而到了十五世紀帖木兒時期,中國畫和波斯傳統已經難分彼此。

所以,並非是蒙古人大規模移民,佔領了中東地區,也不是波斯人歷史上與東方人有著未曾發掘的淵源。伊斯蘭教佔領造成的人物繪畫技法的缺失,和隨後蒙古人入侵後成熟中國繪畫技巧的流入,造成了細密畫中波斯王子普遍長著一張中國臉。

【死於油畫?】

17世紀之後,細密畫的高峰期不再。1722年,俄國彼得大帝聯合奧斯曼帝國攻打波斯薩法維王朝,加上波斯內部的教派衝突,細密畫藝術的中心之一——薩法維王朝隨即滅亡。波斯陷入連續的王朝更替和西方瓜分之中。

奧斯曼帝國也經歷了坎坷的西化改革,衝擊了舊有的伊斯蘭教價值觀。印刷術、照相術的發明,使得作為書籍插圖的細密畫不再必要手繪。

這些都讓細密畫在18世紀後迅速失寵——頗具現代意識和西方視野的新一代波斯君主厭煩了傳統細密畫以安拉視角作圖,轉而追求投影法更加精確,視覺效果更為立體的西方油畫。

波斯卡扎王朝第二代君主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1772-1834)就是個例子,這位君主的肖像不再是細密畫,而是布面油畫:人物位於畫面正中央,是畫面的絕對主體,而面部和手部的陰影,作為背景的牆和布無不顯示出西方油畫的影響,傳統細密畫以雲紋和花卉為背景的做法被決然拋棄。這位君主,正是提倡復興波斯藝術的先鋒:在他的統治時期,肖像和油繪達到高峰。

為什麼細密畫中波斯王子長著中國臉?

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

細密畫被“中國風”吹上了巔峰,又被“法蘭克風”吹出了傳統。在油畫、印刷、照相的多重打擊下,細密畫風光不再。

個亦非東方亦非西方的神秘古國

她的面紗下究竟什麼樣?

壹行 · 伊朗 | 伊朗與你想象的不一樣

神秘 | 波斯 | 熱情 | 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