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传统的奥斯曼和波斯绘画中,无论是王子,商人,农民,普遍细眼弯眉,文弱清秀,一副东方面孔。难道……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

灯笼裤,圆弯刀,腰身细长,头戴高帽,这是一般人眼中波斯王子的标配。但是,如果这种装扮下,竟然长着一副东方面孔,而且普遍出现在波斯传统绘画中,多少会让人感到惊讶。比如这样:

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哈利勒创作于1430-1440年(明宣德年间),为伊朗基尔马尼所写《三卷诗》配图的绘画

这幅画可能由哈利勒创作于1430-1440年(明宣德年间),描绘波斯王子胡美与中国公主胡马雍在中国花园里会见的场景。画面中,波斯王子一张标准的“中国脸”——圆脸、细眼、弯眉,文弱秀丽,和深目高鼻、须发浓密的高加索人形象相差甚远。

除了面孔非常“东方”,其他部分也十足的中国风。画家着重描绘了花园中的植物,精谨工致,勾线细腻,颇具中国工笔花卉细致巧妙的风格。

这样的人物形象在波斯传统绘画中非常普遍。如大英图书馆的萨法维王朝时期前后的波斯细密画《霍斯陆看见席琳沐浴》,虽然有着波斯化的装饰风格,但山石、河流的螺旋形陈置,以及云峦的画法,尤其是席琳,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的女主人公,有着类似中国古典美人的相貌,很明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霍斯陆看见席琳沐浴》

细密画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绘画,文学名著《我的名字叫红》中提到:流行于波斯、土耳其等中东地区的细密画,无论是描绘《列王纪》中的历代波斯先君,还是《诗颂集》中享受美酒与爱情的男男女女,很多都长着一张“中国脸”。

难道……中国人又多了一个未曾发觉的“远亲”?

【不应该出现的人脸】

至少在中世纪之前,波斯人像并非如此。

传统风格的波斯艺术,如波斯波利斯留存的大量浮雕,其人物虬髯隆准,正是传统的波斯人形象。

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波斯波利斯留存的浮雕

但随后伊斯兰教的征服,让写实的绘画传统消失了。伊斯兰教严格反对人像绘画,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看来,肖像是安拉的创造,是神的特权,古兰经就提到:“他(安拉)创造了你,并使你健全,使你匀称,他任意地用任何一种肖像而构造你。”(82:7—8)。

而且,描绘任何生物形象被认为是与真主竞争,画家和雕塑家会在末日来临之时被审判。人像尤其忌讳,圣门弟子伊本-阿拔斯传述的《至圣圣训》中说:“每一个画家都在火狱里,让他把所画的每幅肖像都变成活人,从而让他在火狱里受尽惩罚。”

避开了绘画,具有装饰性的书法艺术就成为伊斯兰艺术的主要形式。传统的阿拉伯书法大师们相信只有书本才会永恒,而绘画只限于为书籍勾描边饰图案。

可是,在对偶像崇拜如此痛恨的宗教环境下,怎么还会出现细密画?

圣训虽然规定严厉,但传播过程中,尤其后皈依的地区,多数存在变通做法。波斯人普遍认为,立体的造像是被禁止的,但不用于敬拜和奢侈的平面造像则至多是受到憎恶。

在他们看来,细密画是夹在书本之中供私人阅读之用,和雕塑壁画等公开的艺术形式相比,不会造成严重的偶像崇拜问题。所以人物画像非但没有在波斯被禁止,反倒成了细密画的中心元素。

尤其在十世纪后,随着《列王纪》《诗颂集》等一大批非宗教题材的优秀波斯语文学作品的出炉,波斯图书的质量水平突飞猛进,精美的插图广泛出现。

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诗颂集插图

相对于文字来说,绘画的保存效果更好。政权更迭后,书籍都会被胜利者拆散改写,而书中的插画则保存下来,放入新的书籍中。

独特的社会环境,让细密画有着独特的风格——构图中,追求安拉的视角,细密画使用多焦点的透视,将室内和室外、此处和千里之外并置在同一个平面之中,使用平涂填色法,斑斓而庄重,不像中国绘画中使用墨色表现层次,也不像西方绘画中使用阴影表现立体。

然而,到了面部特点时,细密画却偏向了东方风格。一张张长着中国面孔的波斯王子、公主频频出现。这时期前后,正是蒙古人大举入侵中东时。

【中国脸的入侵】

一个传说或许能给人启示:

公元1257年,在蒙古大军占领巴格达的次日清晨,书法家伊本-沙奇尔登上宣礼塔,目睹了旭烈兀军队的大屠杀。之后,他学习了蒙古军队中国大师的技巧,用绘画记录下了在宣礼塔顶看到的一切。

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蒙古入侵确实对细密画的发展非常重要。十三世纪,蒙古大军大举西侵,很快,蒙古大军征服了波斯地区,于十三世纪中叶在波斯建立了伊尔汗国。

蒙古人的入侵虽然给中东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但在波斯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摆脱了阿拉伯语对文学的垄断,波斯语书籍快速增加,对细密画插画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这时候,蒙古西征从中国掳去的大批中国画师以及画工发挥了重大作用。征服者在文化上的强势地位,也让细密画的“中国风”愈加浓厚。

细致的线条风格,讲究章法的构图,以及画面元素的造型,都受中国工笔画影响。此外,细密画的整体布局也模仿中国画轴——由覆盖两页的横向绘画,演变为一面书页上的纵向绘画,强化了细密画以插图解说文字的功能。用色上,本来浓墨重彩的细密画开始追求平和风格。

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出现在细密画中的中国龙

更明显的是,中国龙都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波斯背景故事中。

受伊斯兰教影响,人物造型是细密画技法中最弱的部分,所以,它也是被相对成熟的中国工笔画影响最鲜明的地方——蒙古入侵后,细密画中心人物无论是面容、穿着、打扮都是一副中国/蒙古做派。

此后,中国画的技法深深融入了细密画的传统之中。如在十四世纪,古老的波斯传统与新的中国—中亚风格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而到了十五世纪帖木儿时期,中国画和波斯传统已经难分彼此。

所以,并非是蒙古人大规模移民,占领了中东地区,也不是波斯人历史上与东方人有着未曾发掘的渊源。伊斯兰教占领造成的人物绘画技法的缺失,和随后蒙古人入侵后成熟中国绘画技巧的流入,造成了细密画中波斯王子普遍长着一张中国脸。

【死于油画?】

17世纪之后,细密画的高峰期不再。1722年,俄国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帝国攻打波斯萨法维王朝,加上波斯内部的教派冲突,细密画艺术的中心之一——萨法维王朝随即灭亡。波斯陷入连续的王朝更替和西方瓜分之中。

奥斯曼帝国也经历了坎坷的西化改革,冲击了旧有的伊斯兰教价值观。印刷术、照相术的发明,使得作为书籍插图的细密画不再必要手绘。

这些都让细密画在18世纪后迅速失宠——颇具现代意识和西方视野的新一代波斯君主厌烦了传统细密画以安拉视角作图,转而追求投影法更加精确,视觉效果更为立体的西方油画。

波斯卡扎王朝第二代君主法特赫•阿里沙•卡扎尔(1772-1834)就是个例子,这位君主的肖像不再是细密画,而是布面油画:人物位于画面正中央,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面部和手部的阴影,作为背景的墙和布无不显示出西方油画的影响,传统细密画以云纹和花卉为背景的做法被决然抛弃。这位君主,正是提倡复兴波斯艺术的先锋:在他的统治时期,肖像和油绘达到高峰。

为什么细密画中波斯王子长着中国脸?

法特赫-阿里沙·卡扎尔

细密画被“中国风”吹上了巅峰,又被“法兰克风”吹出了传统。在油画、印刷、照相的多重打击下,细密画风光不再。

个亦非东方亦非西方的神秘古国

她的面纱下究竟什么样?

壹行 · 伊朗 | 伊朗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神秘 | 波斯 | 热情 | 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