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州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一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南泥湾》颂歌,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

高速大队六中队成立于2012年1月,建队之初,负责人蒙培林组织民警、辅警自力更生,发扬“南泥湾”精神,积极开展“警营文化”建设,在完成工作之余,带领民警辅警种菜养猪吃菜实现自给自足、帮农民插秧打谷、帮农民挑粪理发、帮农民立新房、捐款帮贫困生上大学……该中队的“警营文化”建设成为黔东南交警系统的一支文化奇葩、一块亮丽品牌,得到了省里的领导以及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赞扬,辖区群众好评如潮。黔南高速、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等纷纷到六中队考察取经。

如今,六中队已升格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目前,高速六大队有民警13人(加上前来支援的民警5人,共18人),辅警38人,管辖里程129公里,行政区域涉及黎平、从江和榕江,辖区有7个收费站,4个服务区,1个停车区,1个省际执法站(雷洞)。

“南泥湾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大队是在具有“南泥湾”警队之称的六中队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具有良好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管理方式。

而高速六大队大队部共有民警9人,辅警20人,2间办公室和4间寝室,均借用于凯里营运中心从江东收费站,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十分辛苦。

自高速六大队新营房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支队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在支队领导及从江县政府、洛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的全力协助支持下,新营房建设得到稳步推进,现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但还达不到使用条件,需投入大量劳动进行施工残留清理、场地平整、楼房清扫、场地绿化等后期完善工作。

为能尽快进驻办公,解决当前高速六大队办公及住宿条件艰苦的实际情况,高速六大队负责人积极利用工作之余组织民辅警开展新营房后期优化建设工作。8月以来,在大队负责人的号召和带动下,全体民辅警共同出谋划策,出工出力,利用空余时间积极投身到新营房后期完善工作中。

8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地表温度高达42度,在劳动中,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劳动热情,一个个干劲十足,倒运泥土、除碎石、坪整绿化场地、清理垃圾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扬锄头、挥铁锹、推沙车,分组干、包干干、协力干,一会儿功夫,汗水便浸透了衣衫。经过近半个月的紧张劳动,之前繁杂凌乱的场景,渐渐变得井然有序。尽管辛苦,但民辅警心里还是异常高兴,盼着、望着,大家马上就能住进新房子了!

高速六大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热,积极开展营房后期建设工作,充分发扬了“南泥湾”警队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集体劳动,不仅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还拉近了民、辅警之间的感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四个意识”,对促进整体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州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

大队临时负责人张华(右)带领民警劳动。

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州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

大队负责人龙安洲(右)在劳动

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州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

民警在劳动

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州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

民警在劳动

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州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

民警在除草

黔东南州有一个“南泥湾”警队——州高速公路交警六大队

民警采摘蔬菜

特约记者 杨艳阳 唐光新 贵州民族报全媒体记者 杨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