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上訪戶」的感謝信與千元匯款單》在秦皇島黨員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我們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民,我們黨的宗旨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宗旨,如果我們之間有什麼問題、矛盾、衝突的話,一定是我們幹部黨員出問題了!一定是我們踐行宗旨出問題了!當我們面對問題、矛盾、衝突的此時此刻,極為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一定先從自身找原因,一定根本上從自身找原因!

8月12日,《秦皇島日報》刊發了《一個“老上訪戶”的感謝信與千元匯款單》的報道,講述了市公共服務中心及辦理信訪件的工作人員把信訪者當家人,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最終感動“老上訪戶”邵國的故事。8月13日清晨,市委書記孟祥偉在工作微信群中寫下了以上一段讓黨員幹部深省的薦讀按語。連日來,“老上訪戶”邵國的故事在全市廣大黨員幹部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努力做到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他們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

“看了孟祥偉書記的薦讀按語以及報道,我深受感動,感觸頗深。作為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群眾謀利造福作為第一追求,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盧龍縣委書記鞠世聞表示,黨員幹部就要保持樸素的百姓情懷,為群眾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兒上。要熱心為群眾服務,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多做利長遠、打基礎的工作,把改革發展的成果體現在百姓的笑臉上。

市公共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王德興介紹,中心常務副主任孟慧明將《秦皇島日報》的相關報道和孟祥偉書記的批示轉發到中心工作微信群和理論學習微信群,要求大家把領導的肯定、群眾的認可當作繼續努力的動力,化作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的激情,形成常態化、機制化,把為民精神內化為全體同志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

為貫徹落實好市委書記孟祥偉的批示精神,把為民負責、為民盡責的擔當意識融入公共服務方方面面,市公共服務中心瞄準打造全省最優政務環境目標,專門出臺了30項便民利企舉措,大力推動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公共服務事項應進必進、一網通辦、全領域領辦導辦,新車上牌免費代辦、中介機構治理和市長熱線服務水平提升。

看過孟祥偉書記的薦讀按語和有關報道後,市衛計委主任劉瑞玲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的衛生健康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醫療健康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醫療服務的能力還不強,醫療技術的水平還不高,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還不十分滿意。衛生與健康事業是社會公益事業,“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她說,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按照孟祥偉書記要求,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以民心民聲為鏡,以問題為導向,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我們工作的唯一標準,從解決群眾關心的小事入手,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堅持不懈改作風轉作風,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找不足,把為民服務掛在心上,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仁心、大愛無疆”諾言,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醫療環境,著力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打造一支作風過硬的衛生計生隊伍,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不斷取得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成效。

北戴河區各單位對這篇報道進行了認真學習,部分單位還進行了座談討論。“如果當時我是市公共服務中心的當事人,或者是有類似的錯件寄到我們市場監督管理局,我能否做到如報道中那樣,仔仔細細地研究、字斟句酌地回信?”北戴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蘇萬峰說,“這樣的工作作風,才真的是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家人,真真切切地體現出一心一意為民服務的至高宗旨,是依法行政的實際體現。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以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為目標,為北戴河區的人民群眾做出我們市場監管人的貢獻。”

近日,一場暴雨導致海港區燕玻裡小區供電系統突發故障,整個小區全線停電。一早接到通知後,北環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李海濤、主任趙衛群積極協調市電力公司檢測處、計量處、福電集團、原產權單位方圓玻璃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並及時召集小區居民做好解釋、穩定工作,一直工作到深夜11點。李海濤表示:“我們要把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當成大事來看,把這些事當成家裡事來辦。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更應該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老百姓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民之所望,政之所施。

在學習了相關報道和批示後,市民政局廣大幹部職工表示,他們將以此為契機,把轉作風與解民憂、惠民生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懷著大愛之心、愛民之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法院的工作內容大多是跟百姓打交道的,工作中遇到的很多‘老上訪戶問題’都源於日常鄰里糾紛。俗話說,一代官司三代仇。除非萬不得已,一般人都不願意撕破臉皮上法院,更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四處上訪。”市法院立案二庭法官張繼紅對此深有感觸,“作為一名法官,我們要理解當事人的心情,要向當事人解釋案件的事實、證據、審理過程及判決的法律依據,並從程序方面和實體方面深入淺出地對其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同時還要細心、耐心地進行普法教育,讓老百姓感受到法院辦案是依法依規、公平公正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這就要求黨員幹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山海關區交通局辦公室李炎說:“在一線工作,這些年遇到和解決了很多類似的事情。其實仔細想一想,確實就如孟書記提到那樣,只要我們遇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願意為老百姓多跑幾步路,多說幾句話,那麼群眾就一定會支持我們的工作,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市公安局駐青龍三撥子鄉韓杖子村第一書記楊永記說:“孟書記的話一語中的,振聾發聵。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工作在脫貧攻堅最前沿,是黨委、政府深入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基本單元,讓群眾滿意是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時刻反思、時刻警醒,認真對待群眾的每一件事,用心解決群眾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真正把黨的政策、組織的關懷帶到家家戶戶,衝在前、幹在先,做村民的引路人、貼心人、家裡人,樹立黨員幹部良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