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爭鳴、爭論是文學接受的一種特殊方式。《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這是中國古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自明代發現以來,一直為世人傳誦,以其慷慨激昂、豪邁奔放的愛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然而,其作者究竟是誰,學界迄今眾說紛紜,一方認為此詞作者是岳飛,一方認為不是,而是明人、于謙等所作。這場爭論持續時間之長、波及範圍之廣(包括大陸、臺灣、香港、新加坡)、參與人數之多(許多著名學者如餘嘉錫、夏承燾、俞平伯、唐圭璋、繆鉞、程千帆、臧克家、周汝昌等都曾參與其中)、產生影響之大,在我國當代詞學研究史上絕無僅有。

《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明代弘治年間,浙江鎮守太監麥秀命將《滿江紅》刻於杭州岳飛廟碑之上,並由趙寬書寫,顯然認為該詞系岳飛所作。明人徐階所編《嶽集》持相同觀點。此後數百年間,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到20世紀30年代起,先後有餘嘉錫、夏承燾、徐著新等學者提出對《滿江紅》為非岳飛所作的質疑。

《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有人疑為明人偽託。原因是根據岳飛遇害後的歷史背景,迫於秦檜及同黨淫威、岳飛來往文稿多被損毀滅跡,而且此時岳飛一家已被定性為朝廷忤逆,眷屬被遠戍遣散,時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飛關聯的史蹟皆被毀匿。他認為作偽者是麥秀、揚子器、趙寬、李楨等。

《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有人疑《滿江紅》為明弘治年間時人反抗西北韃靼人欺擾,可能為王越或幕府手下人等為鼓舞人心而作。明時對岳飛愈加“隆崇”,因而岳飛詩文影響“突出於明之中葉”是十分自然的。有人質疑的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一句,指出賀蘭山與黃龍府方向相對、相距甚遠。

《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有人疑《滿江紅》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謙。他認為這是明代詩人由“土木之變”聯想到“靖康之變”,借岳飛抗金事蹟抒發胸中憤慨激烈心情寫成的。他認為《滿江紅》和于謙的《石灰吟》等作品意境風格一致,在文筆上“等閒”一詞也許是詩人于謙習慣。

《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在爭論的過程中,認為是岳飛所寫一方也並不是一味地強辯迴護,而是針對對方的質疑,遵循論據和論證原則,極力查找與梳理歷史材料,進行合理的反質疑,帶有很強的客觀性。而且質疑一方認為,過重感情不願意說它不是岳飛之作,或者因為它不是岳飛之作便一筆抹殺它的歷史意義,這都不是嚴肅的科學精神,不是對待這首歷史名作的正確的態度。

《滿江紅》作者之爭,從“疑”開始,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

我們可以看到論爭雙方所具有的可貴的學術自信和學術精神,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堅守質疑和反質疑精神,如何從“疑”開始,展開有成效的學術研究。這應該是這場論爭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