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蛮夷,诸葛亮一计定之

假如你是一名将军,经过多次征战终于打败蛮夷,使其归顺,为确保其不仅不反叛还能为自己所用,你会采用何种方法呢?

约2000年前,诸葛亮就遇到了这个问题。225年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对南中蛮夷发动了一场战争,孟获也参与其中,演义中记载的七擒孟获也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孟获在被抓了7次后终于再无借口,也无资本回去面见族人,只得归顺蜀汉。原本是好事一件,但诸葛亮却犯了愁,因为蛮夷之地瘴气深重,又地处偏远,在此驻兵不仅补给困难,而且难以镇压蛮夷,蛮夷也心存不服,该如何做两全之策呢?

数万蛮夷,诸葛亮一计定之

诸葛亮

几经思索,诸葛亮最后定下计策,以夷制夷。具体方法非常简单,类似于在蛮夷聚居地设立自治区,再任命蛮夷的一支为长官,负责治理“自治区”内的日常事务。有大臣提出,蛮夷难以预测,今天顺服,明天又叛变,是反复无常的人,应该趁他们臣服之机设置汉族大臣来教化、治理才好,十年之内蛮夷就可以成为良民,这才是上策啊!其实,乍一听这种计策自然是好,可是大家有没有看出点问题呢?问题就在于这是单纯的设想,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公元221年,刘备征东吴,经过夷陵之战,蜀汉损失武将不计其数,比较出名的有张南、冯习、土著部落首领沙摩柯、傅彤等,不久刘备也去世了,从此之后蜀汉元气大伤,大不如前。现在再回到上面的问题,对蛮夷进行教化当然好,但蜀汉有那么多军队和粮草吗?北有魏,东有吴,本身蜀汉就夹缝中求生存,希望慢慢恢复体力,这时候再为了几个蛮夷出兵、出粮,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况且蛮夷经过战乱,普通民众家庭中多有牺牲,人民怨声载道,如果让他们仇视的敌国的人来治理自己,不是增加了蛮夷不稳定的因素吗?这样一来反而不利于蜀汉,诸葛亮果然是运用计策的高手,各位你们看呢?

数万蛮夷,诸葛亮一计定之

孟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