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潛意識的底層建設

【 小孩是看著大人成長的,你嘴巴里說什麼,做什麼,會為他埋下很深的根】

言傳身教-潛意識的底層建設

小A的母親是個好勝心強的人,從小沒少拿小A和別人做比較,她心裡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比別人好的,每當小A成績下滑或事業低谷的時候,小A的母親都會選擇打擊小A的方法,希望其能爭氣反彈。無奈小A在這些時刻裡需要的卻是鼓勵,現實是困難時最信任的父母卻成了最冷酷的奚落者,這個讓小A很受傷,而受傷的自尊讓小A沒法度過低谷,只能越來越差,惡性循環,小A的母親恆鐵不成鋼,反倒加劇了打擊力度,認為小A這輩子是一事無成了,希望籍此讓其反彈,結果小A選擇了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過。

言傳身教-潛意識的底層建設

誠然天底下的父母大概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然則小A母親用了打擊的辦法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喜歡比較,好勝,這種虛榮心是很深層的自卑,母親通過不同的方式將這種心理傳遞給了小A,可能你會覺得若然小A的母親當時採取的是積極的鼓勵大概情況會好轉,是的,正面的鼓勵大概會造成不同的結果,但是小A母親的深層心理是負面的自卑,所以大概再從來多少次都不會採取正面的方式,在她的認知世界裡並沒有這個選項。

反倒是她的潛意識的底層狀況傳染到小A身上,不同的是她的是隱形自卑,自己不會覺察,而小A是正面中彈,形成了顯性自卑。

言傳身教-潛意識的底層建設

小孩是看著大人長大的,你嘴巴里說什麼,做什麼,會為他埋下很深的根。人都是不自知的,在所有的語言與行為發生時,你大概並沒有覺察到這些現象背後的心理狀態,小孩所感受到的並不是你的語言和行為本身,而是發生時的心理狀態,那是你本身內心深處無法覺察的東西,這個東西有傳播的作用,會在小孩的潛意識深處建立對其反應的底層建設。而這個底層建設是隱性的,意識層面基本無法覺察,但是這個東西會成為人日後言行決策的主導性因素。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先搞明白自己再去教育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