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疫苗讓清朝走向巔峯 害死上億人的可怕疾病 被中國人制服

據可靠的歷史記載證明,疫苗最早起源於中國。最早見於公元4世紀東晉道士、醫學家葛洪所著《肘後方》中,就記載了以原始“疫苗”“以毒攻毒”防治狂犬病的方法,清初,康熙更十分重視天花疫苗的推廣。

這款疫苗讓清朝走向巔峰 害死上億人的可怕疾病 被中國人制服

天花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18世紀,天花在歐洲暴發,隨後經由交通運輸向全世界傳播,全球死亡人數超過1.5億。在公元3世紀的魏晉時期,天花從南亞、東南亞傳入我國。同樣是出自葛洪的《肘後方》,書中已有記載,稱天花為“虜瘡”,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稱其為“豌豆瘡(痘瘡)”,明以後則稱為痘症。

清初,天花被視為不治之症,中國北方痘疹流行,北京城內此病尤其猖獗。滿清統治者來自關外,對痘疹缺乏免疫力,導致死亡者無數,清代皇帝採取各種措施防治天花,比如命令民間出痘者,立即逐出京城20裡。在多爾袞攝政時期,對外城感染天花的漢人,一律驅逐到遠郊。順治帝親政後,他下令改為在痘疹患者家庭周圍拉繩,設立隔離區。但是順治十二年(1655年)春,痘疹流行,順治帝也只好採取了驅逐患者到郊區的辦法。

這款疫苗讓清朝走向巔峰 害死上億人的可怕疾病 被中國人制服

德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的兩位福晉、孝端皇太后,都罹患天花身亡,順治年間,皇室、宗室內的親王、郡王去世者竟達20人之多。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順治帝為了躲避天花,竟然一直出行到河北遵化。傳教士湯若望甚至記述,“順治特為奉祀痘神娘娘,另設有廟壇”。但是,最終順治帝還是染痘而亡。

康熙的繼位與天花也有關係。康熙早在兩歲那年便染上了天花,但是在悉心照顧之下,康熙的天花痊癒了,於是有了免疫力,不會再罹患天花得他成為皇帝人選。

這款疫苗讓清朝走向巔峰 害死上億人的可怕疾病 被中國人制服

康熙登基主政後,他意識到了天花對大清子民生命安全的威脅,於是他決定主動組織醫學研究防治天花。他在太醫院專門設痘診科,廣徵名醫;北京城內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他曾親自調研尋找接種人痘的專業人才,並設立了“種痘局”,在民間張榜公佈《力勸普種痘花法》,刊刻發行《醫宗金鑑·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一書,傳播疫苗種植技術。

不久以後,南方傳統種痘疫苗法也傳到了北方。

這款疫苗讓清朝走向巔峰 害死上億人的可怕疾病 被中國人制服

這種民間種痘法,最早起源於明朝隆慶年間(16世紀下半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方法叫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細末,加上樟腦冰片等吹入種痘者鼻中;另一種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將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籤蘸上,塞入種痘者的鼻中。

這兩種方法都是為了讓種痘者輕度感染上天花,再經過精心護理,病症痊癒後就具有了免疫力。痘痂叫做“時苗”,由於其不能百分之百保證被接種者的生命安全,中醫又發明了“熟苗”接種法。所謂熟苗,指的是以接種發出來的痘作為疫苗,經過養苗、選煉,連續接種七代後,火毒汰盡,用來給健康人種就十分安全了。

這款疫苗讓清朝走向巔峰 害死上億人的可怕疾病 被中國人制服

據《種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可以說,這樣的成功率基本上已經攻克了天花這一重症。

康熙年間種痘得到了大力推行,天花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人民生命健康得到了保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俄國還曾派專人來到中國,學習種痘法和有關的醫學知識。可以說,天花疫苗的普及,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