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斬顏良時說了句冷幽默,成了成語流傳後世


關羽斬顏良時說了句冷幽默,成了成語流傳後世

《三國演義》是我國小說歷史上的名著,在我國古典小說排名裡,它的排名不會出前三名。《三國演義》是歷史名著,很多方面都很優秀,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它的語言非常優美,把縱橫捭闔,槍林箭雨的大場面娓娓道來,讀起來令人手不釋卷。

關羽斬顏良時說了句冷幽默,成了成語流傳後世

那麼《三國演義》跟現在人的審美有什麼距離麼?曾經有人說《三國演義》的語言要是能有點幽默感,就更加適合現在人的口味了。的確,現在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部影視,如果缺了幽默感則很可能得不到觀眾的喜歡。

《三國演義》真的就沒有一點幽默感麼?其實只要仔細尋找,還是能找到幾處的。比如劉備在禁酒時,強行收繳釀酒工具,就曾經下過一道命令:凡是家裡私藏釀酒工具的就等同於釀酒了。謀士告訴劉備:那路上走路的男的都是猥褻 婦人的罪人了,因為他們隨身攜帶了作案“工具”。

關羽斬顏良時說了句冷幽默,成了成語流傳後世

這個還不算最幽默的,我覺得《三國演義》裡最幽默的一句話是關羽說的。關羽曾經投靠曹操,受了曹操的厚遇,又不想真心實意歸順曹操,無奈只好在沙場上為曹操出點力了。

當曹操和袁紹開打時,袁紹手下有兩個叫顏良、文丑的大將,所向披靡。曹操沒有辦法,只能找關羽幫忙。關羽為了報恩只得披掛上陣去會顏良。

關羽來到陣前,看到了顏良,《三國演義》原文是這樣描述的: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關羽斬顏良時說了句冷幽默,成了成語流傳後世

就是“插標賣首”這四個字,讀起來像個冷幽默,意為頭上插著草或樹枝作為標誌,販賣自己的性命。後來引申為賣什麼都要插根草當標記,避免周圍不賣的人被騷擾。因此,在物品上或人身上插草作為出賣的標誌,就叫插標賣首。這可是是千軍萬馬對壘的陣前啊,關羽這四個字用幽默的方式說明了顏良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他只是個草包,完全是來送死的。我覺得這四個字因為很幽默,甚至比那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更能體現關羽勢在必勝的氣勢。

關羽斬顏良時說了句冷幽默,成了成語流傳後世

關羽斬顏良時說了句冷幽默,成了成語流傳後世

這四個字的冷幽默,也成了成語而流傳後世,甚至已經成了“街頭賣身”等的標誌了,賣身的時候身上要插個標誌,以便給路人表明自己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