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筆筒各位見得多了,這樣的筆筒你見過嗎?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有人會說:這筆筒也太醜了,

疙疙瘩瘩的,和癩蛤蟆的皮膚似的。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什麼?它長得醜?

它多美~

光光滑滑有光光滑滑的美,

疙疙瘩瘩有疙疙瘩瘩的美。

這種藝術形式有專業的名稱,

外行一點的叫它“疙瘩包”,

懂點門道的才知道它叫“瘤雕”。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上面的“瘤子”還不是天然形成的,

是工匠在一整塊光素的木頭上

用減地浮雕技法雕琢出來的,

高低起伏,遠看猶如樹瘤,

乃仿生之妙品也!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這是明朝末年非常流行的一種筆筒樣式,

當時的文人認為這種自然屬性的狀態,

最符合人生的理念,

這種理念除了美學方面的,

更多的是社會學範疇,

是當時的人

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一種表現。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但凡筆筒,中間都有一個洞,它叫臍,

說法很擬人,就像人的肚臍。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這臍是活動的,一倒就出來了。

擱這臍呢,有兩個作用:

第一:防抽脹。

冬天天冷乾燥,木頭由於熱脹冷縮的作用,

洞口會變大;

相反夏天洞口就緊。

如果只是一塊平板木頭,

底就容易裂。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第二個作用,防止洞口有東西掉出來。

這聽著像一句廢話是吧?

有人說,當初在做筆筒的時候就不要留這個洞,

或者洞口小一點不就好了?

這還真的不好辦!

為什麼?

因為古代工匠為了省料,

通常會在一大塊木頭上,

由大套小一個接一個地往下旋,

這不就可以做出好幾個筆筒嘛~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但是呢,每當旋到中部時,刀片一個拐彎,

中間這塊木頭就會“噗噔”掉下來,

進刀之處就形成一個臍。

可匠人們慢慢發現,

當初無奈的選擇,

後來卻變成了防止筆筒底部出現裂痕的小竅門,

一舉兩得了。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包漿

這筆筒有三百多年了,

按照我們一般的說法,它有著最佳包漿。

包漿不是汙垢,

有些老物件上面看著髒兮兮的那不叫包漿。

這才叫包漿,

上面閃著一層幽暗的寶光。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本來這種寶光是老物件長年累月

積累形成的氧化層,

但這事兒被一些好事者不停地渲染,

導致今天一玩木器的人開口必談包漿,

包漿過去是老古玩行的專業術語,

現在快成全國老百姓口頭禪了。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包漿最初指軟性材料,

比如說紙上留下的一層氧化物。

以前和老先生一起看舊畫時就聽他們講,

包漿舊,一望便知。

可如今有人說

包漿是傢俱、字畫、古玩上面的一層浮土,

以及長時間積累下的附著物,

這顯然不對。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你隨便去任何一個博物館看看,

甭管是多少年前的傢俱都是乾乾淨淨的,

從來沒有一層浮土的,上面也有包漿。

因而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包漿,代表了歷史,

彷彿專門用來溝通未來的人心。

玩說|言必提“包漿”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