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這三把鑰匙,你就是職場遊戲中的「頭號玩家」,深度好文

有人工作十年,不斷晉升,收入翻倍,接獵頭電話接到手軟。


有人工作十年,依然保持在原地,簡歷投出去,沒有一點回音。

在職場這個有限遊戲裡,如何成為“頭號玩家”?

01 職場遊戲的三把鑰匙

每當我問起諮詢學員和領導的關係,大部分回答都是:

“我是一直很努力的把事情做好,我不大會主動和老闆說我的困難。”

“我想升職加薪這種事情,老闆應該主動和員工說吧。”

“我和老闆關係我不好說,不過這次晉升沒有我,我特別失望,其實我業績是最好的。”

“我不會和領導搞關係,而且我最看不上那些給領導拍馬屁的人。”

基本上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花朵,領導你最好主動愛上我。

這篇文章我們不談城市、行業、企業和職業的選擇,就談如何在目前的公司快速實現職場進階?

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說你行;再次說你行的人要行,然後你說誰行誰就行,最後沒人敢說你不行。

這句話來自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

我認為,前三句已經道出了職場進階的真諦。

拿到這三把鑰匙,你就是職場遊戲中的“頭號玩家”,深度好文

△電影《頭號玩家》中,只要通過三個關卡,拿到三把鑰匙,就能開啟最終彩蛋,獲得繼承權。

02 首先,你行嗎?

職場中頂級員工超出領導期望完成事情,能做到120%;

優秀員工可以達成領導的期望,能做到100%完成;

普通員工也就能完成80%;

再差一點的員工,領導甚至要經常找人幫忙擦屁股。

還有一種可能,你看到以上數字覺得和自己無關,因為不知道領導的期望是什麼,自己的工作與領導的期望匹配多少。

進階的第一步,你就不行。

說一個“行”的例子。

我的朋友麥克當年做華東區人事經理的時候,總部HR大老闆艾米來華視察工作,麥克的領導家裡有事情無法抽身,其他經理也並不想沾手這件事情,而且英語能力也不是很突出,怕說錯話,好事變壞事。

領導考慮到麥克在當年的薪酬架構改革項目中展現出對細節極高要求和對項目把控的大局觀,重要的是他溝通能力強,把所有業務線部門老闆都搞定了。

決定讓麥克負責接待大老闆艾米,以及負責彙報華東區人事工作。

所以,當有機會來臨的時候,“首先你得行”。才會有“上”的機會。

(如何能“行”參考文章:畢業十年,有人月薪1W,有人月薪10W,差在哪裡?)

拿到這三把鑰匙,你就是職場遊戲中的“頭號玩家”,深度好文

03 有人說你行嗎?

麥克從接機,住宿,酒店到公司的接送,會議室安排,華東業務部各個老闆日程協調,從餐廳的預訂和安排,到餐後黃浦江夜遊東方明珠等等細節,都做到極致......

這次超出預期的接待讓艾米對麥克的學識和工作能力非常認可。

你可能會說,我勒個去,不就是逢迎拍馬嗎?我最看不上這樣的人!

但是,你知道嗎?

麥克提前瞭解了大老闆艾米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大老闆的來華需求;

整理出目前本土開展集團總部人事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本土實踐中可以給集團總部方案設計借鑑之處等等準備工作。

將工作做到極致,讓大老闆感覺不虛此行,交談甚歡,那是要下多少功夫?

艾米回國後和麥克一直保持聯繫,雖然不是直接彙報關係,但是需要在中國落地的項目都會直接要求指派他負責。

麥克的直屬老闆那是乾瞪眼,沒辦法。

3年後,麥克老闆離職,在艾米的提名下,他被直接任命為繼任人。

這就是有人說你行。

隨後僅僅一年時間,麥克順利晉升為中國區人事負責人。

人類天生喜歡被人“看到”,如果下屬能將領導的期望完美匹配,領導的感覺就是被“看到”,就會印象深刻。

大部分普通人要想逆襲,都要遵循一個規律:和牛逼的核心人物產生強鏈接。

說白了,即便你現在的領導不是公司牛逼的靈魂人物,但你和TA產生強鏈接是你進階路上的必殺技。

記得在一次女性領導峰會上,一位一線女經理向業務線最大領導提問說,

“我這幾年工作一直很努力,但是如何上升為高級管理,我始終很困惑,如何能獲得這樣的機會?有什麼硬性指標嗎?”

那位公司最高級別的領導的回答說。

“親愛的,你知道嗎?每次做人才晉升計劃的時候,我們的苦惱是,我們想要人才啊,但是能想出來的名字真的很少。並不是公司不給大家機會,而是在我們的位置,我看不到你,所以,你要想的是,如何讓我們能看到你。就這樣!”

回答的領導當時的表情是一臉無奈,讓我印象極其深刻。

所以,是你很行,你很努力,但是有人說你行嗎?

拿到這三把鑰匙,你就是職場遊戲中的“頭號玩家”,深度好文

04 為什麼向上管理

有人認為,麥克那樣的機會也輪不到我啊,其實我也挺“行”,老闆要是把這個任務交代給我,我一樣可以很好的完成。

這位少年,你真的想多了。

如果你對領導的工作期望,領導對你的期望,都不是很清楚,只是單純的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認為自己做的還不錯,你距離“首先你得行”都差的很遠。

今天的文章有一點長,既然講到這裡,分享幾點我個人想法,供大家參考,其實也不僅僅是向上管理,任何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要管理。

如何讓領導覺得你行,這確實是一個技術活兒。要讓你和其他都挺努力表現的人區分開,成為有空缺就可以晉升的不二人選,肯定是有一些門道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一定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才能有效果。

在你想要向上管理之前,你要想想你在職場中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說,我沒什麼想法啊,能夠安身立命,賺點兒錢,按時上班下班多一些自己的時間就行,我也不想當領導,也不想承擔更多的責任......

那向上管理這件事情,你不必太過用力。只要在職場中不得罪人,培養個能吃飯的技能就行了。看到別人升級打怪,一路高歌,你也別不爽就是了。

如果你說,我就是想要當領導,我要升職,我要加薪,我要成為職業經理人,你一定要正視向上管理這件事情。

曾經我身邊有個同事,就是那種“本身很行”的人,情商智商都不低,她能做到每天陪領導加班,多晚都陪,主動草擬領導需要的郵件,回家那麼晚,還給領導做飯,第二天早上很早帶到公司......沒錯,她是部門晉升最快的一個。

還有一個人,也挺厲害的,領導被CEO停職審查,天天給領導打電話,講笑話,讓領導開心,轉移領導注意力,這位少年的職場進階之路走的也很順。

很多人會嫉妒人家升職加薪的結果,卻做不出陪加班,帶飯,打電話講笑話這樣的事情,甚至是嗤之以鼻,也挺沒勁的。

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理論來解釋人和人的認知和行為的差異,直到讀到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裡的部分內容,讓我豁然開朗——普通人和傑出的人的底層操作系統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什麼是普通人?就是快樂沒有那麼強烈,痛苦也沒有那麼巨大。所以,他們的生命會在既定的軌道上相對平穩的運行,而不會被快樂和痛苦牽引撕扯,沒完沒了地折磨。

什麼是傑出的人?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個他得不到,他就像萬蟻噬心那樣痛苦。犧牲什麼都可以,他必須得到他想要的那個東西。

當他不再痛苦,也許他超越了,也許他就此平庸了。

職場規則就是經過層層篩選,少數人走上金字塔頂尖,成為“頭號玩家”。

不能成為金字塔頂尖的人,是否會讓你痛苦到夜不能寐,你是否願意全情付出,為此殫精竭慮甚至是無所不用其極?

話題有點沉重了,但是成為傑出的人一定是承受巨大痛苦,一路披荊斬棘走過來。

所以,那些既沒有那麼快樂也沒有那麼痛苦的人,在遊戲裡當然不願意付出,沒動力去打破舒適區,都是很正常的,就安心做普通人即可。

話說回來,如果你在這些領導情感和業務周邊領域做不出什麼名堂,認為違背自己所謂的“價值觀”,還有兩條路可以走:

在老大的長處,征服TA;

在老大的短處,補足TA。

(參考文章:3個職場小技巧讓我的工資從3000輕鬆到10000)

你能提供什麼價值?你能幫助領導解決什麼困難?

拿到這三把鑰匙,你就是職場遊戲中的“頭號玩家”,深度好文

06 如何向上管理

“有人說你行”的方法就是向上管理,而成為向上管理的高手,你要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

積極理解需求;

積極展示自己;

積極尋求反饋。

首先不要把領導定義為一類特殊群體,或者是他們擁有絕對權威,就是普通人,一樣的職場煩惱,一樣的職業訴求。

因為一旦你進入“領導是領導”的角色設定,就很難去理解他們的需求,而只能是執行他們的指令,從認知層面上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從領導的角度去考慮領導的需求無外乎就是部門或領導的工作計劃和業績指標,公司、部門以及領導面臨的主要挑戰。

其實這些信息都是在CEO每年的工作計劃和講話裡,然後上傳下達到部門會議和部門領導的講話裡。

所以,每次領導講話你如果認真去聽,都能聽到工作的重點和挑戰,如果不理解,在部門會議和私下交流的時候,積極去提問,關於某某計劃,怎麼去理解?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方式,制定這樣的計劃?

一旦你開始從領導的角度去理解工作的細節,呈現出來的狀態必然是“我懂你。”

積極展示自己,是職場遊戲規則裡的重要規則,在職場中,沒有人因為默默無聞地做事情而名聲大噪。

積極展示的前提是你要做好準備工作,在部門會議中,在和領導單獨見面之前,你要說什麼?你說話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要對某個方案提出意見,最好還能帶著三個可行性建議,並分析好利弊。

積極展現並不是不分場合的肆意孔雀開屏,要了解領導更傾向的溝通方式,有的領導特別喜歡開會討論,有的領導特別傾向私下一對一交流,還有的領導只喜歡文字彙報,不喜歡口頭彙報,尤其是方案和計劃相關。

首先,要了解領導的溝通風格,然後對號入座,找到積極展示自己的最佳姿勢。

積極尋求反饋,職場中積極獲得領導反饋是及其重要的技能。

每過一階段或者每完成一個項目,都積極找領導探討一下自己還有哪些改進的地方,領導是否有建議,其實大部分人都喜歡幫助別人改進,你要給領導提供這個機會。

“您覺得我還有什麼需要改進和調整的?我特別希望得到您的反饋。”

“您是怎麼評價我啊,我都不太清楚工作是不是對路子?”

PDR:Plan-Do-Review. 也同樣適用於向上管理。

不過很多人,就是把領導不當“人”,甚至是害怕,不敢積極尋求反饋,常年活在想想的世界裡。

07 說你行的人“不行”了

很多人突破了第一層:首先你得行,攻克了第二層:有人說你行;結果敗在第三層,說你行的人,根本就“不行”,說來也是挺苦逼的。(參考文章:扎心了,我的領導沒有江湖地位)

麥克的事業生涯順風順水,很年輕的時候就坐上中國區HR總監位置,直接彙報給艾米,收入翻了好幾倍。

同時,他對自我要求極高,有很好的政治敏感度和分寸感。

第五年,總部政治鬥爭,艾米被迫出局,說他行的那個人不行了,麥克換了新老闆。

新老闆對艾米之前的團隊都不!買!賬!

尤其是麥克,他工作受阻,當年調薪比例是0%,信號很明顯:

新老闆覺得你!不!行!

要走趕緊走,不要讓我親自動手。

彼此麥克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收入、資源、平臺和職位,跳板已經很好,他識趣地擇良木而棲,跳到另外一家公司做老大了。

一旦說你行的人走了,只能快速贏得新老闆,如果新老闆已經和你劃清界限,那也不必留戀,同樣的遊戲換個地方再玩一遍。

08 你有幾把鑰匙?

解鎖職場遊戲的三把鑰匙,看看手裡有幾把?

首先自己要行;

其次要有人說你行;

再次說你行的人要行,

總之,職場是有限遊戲,具有特定的遊戲規則。

尊重規則,適應規則,就是少數的“頭號玩家”,不按規則玩,註定是普通陪練。

作者:菲凡,十年職場技能和提升經驗,方得諮詢創始人,「菲凡說」職場自媒體主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