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战国末年,群雄之间互相征伐,天下百姓深受其苦,但对武将来说,却是大显身手的好时代,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列国名将辈出,群星璀璨,秦将白起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正如千字文中所言: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白起,又称公孙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因功受封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别号“人屠”,唐朝时改太公尚父庙为武成王庙,规制一如孔庙,白起位列"武庙十哲"之首,配享受祀。后宋太祖赵匡胤驾幸武成王庙,因白起于长平杀降一事,将其从武庙中移出,后世武庙诸将虽多有调整,但武安君白起一直被供奉其中。千百年来,白起已经成为中国军事史绕不开的人物。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采的高低,或许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武将就不同了,只需要把战绩一列,大家谁都服气,也不用说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纵观白起的一生,仿佛就是为战争而生,他少时参军,一路刀头舔血,从最低级的兵卒开始,历任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直至受封武安君,他的成长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血泪史,有所不同的是,这血泪大多是别人的。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走上领导岗位的白起,成为了六国的噩梦,虎狼之师的秦军,被正式整合为杀人机器,伊阙之战,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两国精锐尽丧,韩国失去了最后的底气,放弃了挣扎,魏国败光了最值钱的家底,从此坐上滑梯飞流直下,彻底的搬出山西,迁居河南,为了使韩魏两国平静的面对死亡,体贴的白起又通过华阳之战、陉城之战,为两国实施了外科手术放血治疗,再杀三晋军队二十万。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除了和韩魏开展友好互动,白起也没有忘记他祖辈的家乡楚国,他先后三次率军对楚国进行友好访问,双方在楚国展开体育竞赛,负责的白起带领秦军,为楚国的几项大过程做了质量检测,分别是郢都城墙的防水性,楚国宗庙的防火性,还完成了楚王陵寝的翻新工程,四年之内,共杀楚军近二十万,百姓数十万,让以蛮夷自居的楚国,明白了什么是肌肉,什么是虚胖。白起因伐楚有功,受封武安君。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齐国在东边看海,燕国在北边喝风,楚国进了重症监护室,魏国去了外地打工,韩国成了红绿灯,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该来的总是要来,秦国在韩国划了一块无限期租借地,赵国想来捡现成的,那就只好看看谁的牙口硬了,秦赵两国各发倾国之兵,会战于长平,无奈人是铁,饭是钢,吃不上饭的赵国战败,秦军统帅白起下令,坑杀赵卒四十余万,赵财主家自胡服骑射以来,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战回到解放前。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众所周知,秦国是在秦昭王时期,才确立了统一天下的优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白起,正是秦昭王最大的依仗,在他有限的军伍生涯中,创造了无人可比的战绩,从军数十年,无一败绩,攻克城池八十余座,杀敌百余万,占战国时期阵亡总数的一半,而且秦国的战绩,是严格按照人头数来统计的,可信度极高,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来准备乘势攻灭赵国,可是相国大人收了人家的礼,给领导打了小报告,白起只能回家休息,谁曾想原来的和谈只有口头协议,赵国反悔不签字了,领导又发兵去打,结果啃崩了门牙,眼见好事就要抓瞎,秦昭王又想让白起出马,不知道是身体欠佳,还是对领导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做法有意见,武安君白起在上任的路上,走得很慢,前面败仗都打完了,武安君白起却还没走出咸阳,秦昭王大怒,派使者将其赐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代战神就此自尽而亡。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下场凄惨,究竟是因为杀降不祥,还是功高震主

千百年来,白起都是争议性极大的认为,对于他的下场,很多人说是因为他杀害赵国降卒,得到报应,也有人说是功高震主,才被赐自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