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金阿根:衙前行吟

初夏的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我来衙前寻觅,寻觅这个古运河畔厚重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

开挖于晋代的浙东运河从西兴悠悠流来,穿过萧山城区,出回澜桥,进转坝入新塘境内,到衙前镇至钱清江、上虞江、姚江、甬江入东海。运河衙前段,演绎着历史名镇的辉煌,行吟江南水乡一曲幽远的长歌。以水路为交通的旧中国,衙前是过客的休息地。1925年,萧绍公路建成,衙前镇成了萧山最早就设汽车站的地方之一,成为水陆交通要道。

拜谒成虎墓

回荡在山间沙沙作响的声音,莫非是你当年愤怒的吼声。风中摇曳的绿枝青藤,仿佛是你当年不屈的身影。如今我来了,一支清香,一颗虔诚的心,拜祭你永恒的英灵。

你瘦弱的肩膀,曾扛起历史的重任,率领一群无奈的农民,点燃了革命的烽火。东南大地,卷起红色风暴。斗鱼霸,分粮仓,一呼百应。莫道平常百姓,只要掌握了真理,它就是一把剑,直刺天穹,它就是一把火,把剥削阶级烧成灰烬。统治者可以杀害你,但春风已唤醒了穷人。

1921年呵,时光流逝了97个春秋,你长眠在凤凰山,人民没有忘记你。墓道上密密的足印,就是沉重的证明。孩子们向你敬礼,他们已经知道,是先烈们的热血和生命。你该含笑九泉,壮志已酬,江山繁花似锦。你滴血的创口,已被后人抚平。

走进东岳庙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东岳庙,临河一座普通的小庙。不知你有否注意,门柱上那副楹联:“龛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

一副楹联,道出了衙前独特的地理位置。凤凰山、龛山,连接青龙白虎山,筑起一道天然屏障。这里,雄山关隘,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屯兵白虎山和南阳,参将汤克宽驻扎龛山,背靠衙前,沉重打击了来犯的倭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在这里和日寇激战,成了双方厮杀的战场。

一副楹联,勾画一方地理风貌,引出古今多少风云,让人遐思,让人感叹!

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在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和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在这里吹响号角。

唐诗之路,李白杜甫,经过这里,朔上剡溪到浙东,留下千年吟诵的诗篇。

会稽梁山伯,上虞祝英台,经过这里,往来杭城,写下一曲千古绝唱的爱情悲剧。

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等,从剡溪下来,经浙东运河,到衙前,经西兴,过钱江,至上海,留下当时“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境遇,使越剧在中国戏曲舞台创下辉煌的历史。

记忆是一首歌,唱不尽人间冷暖,往事是一部书,写不完衙前的沧桑。

寻访古纤道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我来寻觅,古纤道上纤夫的足迹。

衙前,这镇名从何而来?我无法考证,从小就知道,这里的绿水青山,书写着浙东运河两岸的风光。任时光飞逝,任岁月轮回,风儿吹来,浪花飞来,依旧是杨柳轻拂,依旧是稻花飘香。男耕女织,捕鱼捉虾。乌篷船里美娇娘,歌声悠悠飘荡,醉倒岸上少年郎。

眼前晃动着这样一幅画面:纤夫在岸上拉,木船在水中行,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吭唷吭唷的号子,响在运河旁。摇船的,背纤的,绝没有像尹相杰、于文华唱的那么浪漫和轻松。背纤人穿一双草鞋,天寒穿一双发袜,一身对襟土布衫,外套一件背褡,胸前一块光溜溜竹片保护身子。身后一根长长粗绳子套在肩上,哈腰弓背,在纤道上拉着船儿,吃力地向前一步步向前走着。

悠悠运河水,长长古纤道,纤夫的汗珠,滴落在石板上,纤夫的足迹,刻印在纤道上。

徜徉在老街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运河北岸,一条狭窄的老街,长不过千余米,宽不足四五米,排列着黛瓦粉墙砖木结构的民居。一排排店面房,排门整齐,红灯挂起,风吹流苏,呈现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情。

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毕公桥东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同一盏不灭的灯,照过衙前悠远的历史。而毕公桥西侧,沿河平坦的柏油路,河畔游步道上长长的廊坊,形成古今两个时代的写照。

一位86岁的当地长者,面目清秀,声音洪亮,向我介绍当年的盛况。

“旧时以水路交通为主,从上八府到下三府,大多经过衙前,因为位于路途之中,来往船只在这里停泊歇脚,吃饭喝酒睡觉,过一夜再走”,他说。哦,这里好像是旧时的驿站,我想。

老伯说,旧时的衙前老街,有八弄四墙门,出过人物,有过辉煌。

莫小看了这一段老街,当年,工商业手工业发达繁华,饭店、茶馆、旅社、米行、搾油坊、木作坊、铁匠铺、剃头店、裁缝铺、造船修船的,鳞次栉比,十分热闹。

老街虽说年代久远,却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青石板路面上,历经雨滴水洗木屐磨砺,陈旧的痕迹泛着幽幽青光,见证了老街的岁月沧桑。这里留下谷担米担挑过的足迹,也留下独轮车钢丝车的印子。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老街上的供销社、卫生院、商店、作坊都离开了它,老街一度被冷落。

经过保护性修复,老街又有了当年的模样。留下了历史文化的遗产,让老人们重温旧梦,让年轻人承前启后,这,就是衙前人的福份!

旧貌换新颜

春风又绿江南岸。

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大地苏醒了,杨柳绿了,桃花红了。

改革开放的大潮滚滚向前,激发了衙前人的聪明才智。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衙前,正是抓住了工农商三大领域,向着小康、富裕、文明、幸福之路迅跑。

如今的衙前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河北移到河南岸。一条条大道,车水马龙;一幢幢高楼,繁华似锦;构建成一个新兴集镇。

恒逸集团、兴恵集团、开氏集团......众多化纤企业,构建了“中国化纤名镇”。

东南网架,布满国内外,撑起天地广厦。

轻纺城,购销两旺,吸引了各地客商。

绿宇农庄,现代农业产业,和休闲生活结合,闯出农业经济新路子。

凤凰村,浙江农村最富村,年终分红,让人眼红。

衙前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一桩桩,一件件,举不胜举……

衙前,似一首快船,乘风破浪,飞驰在古运河上。

本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征集发布活动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