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原則對賞石的啓示!

謝赫是南齊的著名畫家,在其所著的《古畫品錄》序言中提到“畫有六法”,即

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一千多年來,這“六法”一直被視為是中國繪畫的基本原則,而這套基本原則,對於賞石也同樣具有啟發意義。

“六法”中的第一法是“氣韻生動”。所謂“氣韻生動”,指的是畫作通過動人的形象、巧妙的結構,帶給人完美的意境。

意境是意與境的結合,一件好的賞石,一定要同時具備這兩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比如一塊黑色的石頭上有一隻小鳥落在一個樹枝上,會讓人聯想到孤獨、寂寞,讓人產生愛憐之感,這便是有了意境。

繪畫原則對賞石的啟示!

謝赫在“六法”中的第三條提到“應物象形”,這是要求畫家在塑造形象時要“形似”,還要“應物”,即認識到形象的特質和精神。

欣賞石頭時,要抓住畫面形象所反映的主要特徵。繪畫,尤其是中國畫講求的不是對事物簡單的描繪、記錄,而是要求畫家概括提煉,畫出物體對象的特點、神韻來。齊白石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指的便是這一點。賞石和繪畫一樣,要求石頭形神兼備。不過也有一點不同,自然天成的石頭如果出現絕似者,那可不是媚俗,而是絕品。

繪畫原則對賞石的啟示!

“隨類賦彩”也是“六法“之一,但中國畫的色彩許多時候並非寫實的色彩,而是寫意的色彩,比如蘇東坡用硃筆寫竹,徐謂用墨畫牡丹,他們為的是表現一種風骨和精神,這與石頭的色彩有許多相似之處。

觀賞石中,除少數石種有豐富的顏色外,大多是由簡單的線條、單調的色塊形成的各種圖案,有線描,投影,剪紙等效果,因此,要通過石頭色彩的虛實變化、深暗對比去欣賞,從這個意義上說,觀賞石大多數是單色照片而非彩色照片。

繪畫原則對賞石的啟示!

繪畫中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構圖,即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

在賞石過程中,不可能像畫家一樣主動構圖,只能是被動的欣賞,換言之就是發現,拿到一塊石頭要不斷調換方向,多方位的觀察,最終找到最佳的擺放位置和觀賞面來。比如一棵樹幹挺直的大樹,樹枝對稱向兩邊延伸,如果轉90度又變成為一幅風景畫面,樹幹成了堤岸,對稱的樹枝成為岸上叢樹和河水中的倒影,如此便衍生出了另一個新的主題。

繪畫原則對賞石的啟示!

在賞石中,有的畫面較高還可以利用配座的手段調整畫面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