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發商解讀公攤面積里的祕密!

一個開發商解讀公攤面積裡的秘密!

“公攤多少?”

“套內面積多少?”

購房者經過一次次看房、選房,已經累積了不少經驗——“建築面積”並不等同於“套內面積”,也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點。

很多懂行的購房者在挑選房源的時候都會對比,戶型的公攤面積,得房率多少,對比之後,以得房率高,公攤面積少為標準去判斷一個戶型的好壞。

確實!得房率高意味著同樣的建築面積,所得到的套內可利用面積更多。

一個開發商解讀公攤面積裡的秘密!

那麼,您知道公攤面積都包含了哪些內容嗎?

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的簡稱,即指各產權共同佔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築面積。

得房率是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1)房型結構(幾梯幾戶)

比如一梯多戶可能與一梯二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相差無幾,可戶數增加了,總套內建築面積增加了,則每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會減小。

一個開發商解讀公攤面積裡的秘密!

(2)樓盤形態

通常看來高層得房率最低,小高層次之,多層則得房率較高。

(3)物業類型

板式得房率最高,疊式次之,點式則較低。

(4)公共活動區域大小

高品質的物業多建有高挑大堂,寬敞電梯、室內車庫,這些都會佔用到大量公攤面積,故得房率相對較低。

(5)何種面積不算做公攤面積

會所、車庫等具備獨立使用功能的空間;售樓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為多棟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設備房等。

一個開發商解讀公攤面積裡的秘密!

得房率多少才算合適呢?

專家論證後,得出結論:75%-80%之間比較適宜 。

因為公攤面積與得房率有直接聯繫,更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並非越高越好,也需要有一個度。


編輯:果檳 供圖:刁刁 審核:孫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