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寶寶交往能力的發育過程

寶寶出生後就開始了人際關係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不斷積累經驗,慢慢學會人與人交往的方式。0-1歲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怎樣發展的呢?今天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下。​

瞭解寶寶交往能力的發育過程

藉由啼哭與家人建立親子關係

寶寶出生後便懂得藉由啼哭和家人互動,無論是餓了、渴了,還是需要換尿布,所有的需要他們都會藉由啼哭提出需求,從而從家人,特別是關係最親密的媽媽那裡獲得滿足。

媽媽經驗:當寶寶通過啼哭表示需求時,我一定會第一時間給予關注。媽媽不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會引來寶寶急躁的啼哭聲,當寶寶想盡辦法都無法獲得滿足時,他們還可能無奈地忍受現況,從而容易讓寶寶養成或暴躁強硬,或冷漠孤獨的自卑性格。所以,寶寶出生前幾個月,無論寶寶因為何種原因啼哭都要及時給予關注。

寶寶借笑容“經營”人際關係

寶寶出生後,如果媽媽經常笑著逗寶寶,他們也會以笑容回報媽媽。這種人際交往的“逗笑”應答出現得越早越好,寶寶越早會“逗笑式”回答,往往智商就越高。

媽媽經驗:愛笑的寶寶通常智商較高,寶寶見的事物多了,見的人多了,無論對提升他的認知,還是啟智都有好處。所以,寶寶1個月後,我就經常帶寶寶出去,允許鄰居或是熟人逗弄寶寶,逗笑的人多了,寶寶會越發喜歡笑,在我看來這就是寶寶在經營他的人際關係,身邊的人都很喜歡寶寶呢!

用怕生尋求安全感

寶寶6-7個月左右會開始怕生,看到生人會躲在媽媽懷中,如果陌生人想抱抱寶寶,一定會引來寶寶的大哭。其實,這是寶寶自我保護意識的提升,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又一次飛躍。

媽媽經驗:寶寶怕生是成長過程中的自然表現,我不會因為寶寶怕生,又擔心讓朋友下不來臺來而將寶寶硬給朋友抱。以免寶寶因為感覺脫離了媽媽的關愛而更加恐懼。平日裡我會經常帶寶寶多接觸人群,從而降低“怕生”程度,我覺得這比強迫寶寶不認生科學且有效。

藉由動作“經營”人際關係

隨著寶寶大動作發育,7個月左右的寶寶便會用身體動作來“經營”人際關係了。當寶寶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喜怒時,不僅可提升大動作發育,還可獲得更多與人交流的機會。當聽到家人的讚美時,他們會更加喜歡用各種動作來配合互動,從而讓自己變得更討人喜歡。

媽媽經驗:當寶寶喜歡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情緒時,我會盡可能地擴大他的人際交往空間,儘可能多地讓他和同齡的寶寶多接觸,我覺得這對於提升寶寶人際交往能力很有幫助。

​慢養幫寶寶提升人際關係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並不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媽媽讓寶寶多接觸人,多與同齡的寶寶一起玩,可以讓寶寶漸漸體會與人接觸的樂趣。當寶寶不願意與人打招呼時,媽媽不要強迫寶寶,更不要將自己的寶寶與別人家的寶寶比較。每個寶寶的個性都不相同,有些寶寶天性害羞,有些則個性開朗大方,在提升寶寶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媽媽們不妨“慢養”,讓寶寶慢慢學會如何與人接觸,如何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