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才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01

早上打開手機,鋪天蓋地的都是14063這幾個數。

點開一看,原來是上半年全國居民可隨意花的錢,是這14063元。

很多評論的中心思想都圍繞著脫貧和實現年入百萬。

簡單說,大家都認為年入百萬,進入中產階級,就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想要的日子。

事實上,我熟悉的中產階級,表面活的很瀟灑,內心卻很焦慮。

住著大房子,開著不錯的車,當然也揹著房貸和車貸。

朋友圈曬孩子多可愛,背地裡發愁,買哪國的奶粉,換哪的學區房。

吐槽父母廣場舞跳的搞笑,其實也知道父母慢慢需要自己的照顧。

壽險,重疾險都買上,就怕自己突然出了意外。

每個月雖然入賬不少,年底也沒留下多少,而且很大一部分人的收入很不穩定。

現在股市不景氣,在券商搬磚的人只能拿基本工資,好多人連房貸都還不起了。

很多人開始轉發這張圖,說自己一下子從中產掉到貧困了。

多少錢才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發展週期,碰上走下坡路的行業。

根本沒有機會體會中產憂慮了,因為你連中產都不是了。

02

能夠完全隨心所欲的生活,學區房隨便換的人,那絕對是資產階級的土豪。

在北京這個地方,能做到的精英人群也不會超過5%。

所以說,那些以為年入百萬就能夠過上想要的生活的人,真的是想多了。

那些能夠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的人,不是錢賺得越來越好,而是真正實現財務自由的人。

最近見了一個朋友,算是中產階級中的一股清流。

很少見到他這種遊刃有餘的中產階級了,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那種憂慮。

他是做外貿的,收入相當不穩定,可能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我問他,要是趕上不開張的三年怎麼辦啊。

他挺淡定,那就把開張賺的錢花三年。

我挺驚訝,大家都知道,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的難。

這不單單需要強大的自制力,更需要合理的規劃和理性的消費觀。

朋友說,公司在剛開始盈利的時候,他膨脹的不行,計劃換房換車。

是他學財務管理的媳婦拉住了他,給他算了一筆賬。

自己做飯少,大多外賣和飯店,加上水果,一年5-6萬。

像日用品,水電,物業等一些瑣碎的地方有3萬。

有輛30萬的代步車,一年維護成本3萬。

兩個人一年的衣物+化妝品6-7萬也就夠了。

每年旅遊,國內兩次,國外一次也要花5萬左右。

兩人沒有孩子,父母有自己的養老金,老人這邊沒有什麼壓力。

即使兩個人,一年也要花出25萬左右,如果按朋友的計劃,換完房子,

如果趕著公司利潤不行,兩個人直接就吃土了。

03

朋友聽了媳婦的話,沒有全款換房,而是首付了一套房子,簡單裝修租出去。

現在這套房子已經漲了兩倍了,每個月的租金已經覆蓋了兩個人的食物上的費用。

去年網貸熱的時候,投了幾個頭部平臺,有賠有賺。

平均收益率還超過了20%,日常開銷就夠了,現在行情不好,已經慢慢都退出來了。

偶爾買點股票,定投點指基,旅遊的錢就有了。

所以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成功的女人,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

他說,即使現在破產也沒的怕的,因為只要實現了財務自由,生活想怎麼過,就怎麼過。

雖然想要的生活不是錢堆起來的,但是財務自由能讓一個人拋開物質上的煩惱。

所以說,想過上想要的生活,先實現財務自由。

現在開始也不晚,即使每個月只能拿出錢來2000元,分攤成本,投資10年。

在保持10%年化收益的情況下,10年就有38萬+,完全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多少錢才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截圖來自Excel

如果堅持40年,就能有1000萬。

人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錢賺的足夠多,達到財務自由。

錢能夠歡快地流向衣食住行的每個部分,也就不會再有焦慮。

就能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是滿滿的充實感和安全感。

我們每個人能賺的錢是不一樣的,得到多少。

便要靠那個多少做到最好,瀟灑地生活下去,想要的生活就會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