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30日,北洋軍閥皖系將領徐樹錚於廊坊車站遭馮玉祥仇殺

徐樹錚(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錚、幼錚,號鐵珊,自號則林,人稱“小扇子”,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今屬安徽省)官橋鎮醴泉村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

1925年12月30日,北洋軍閥皖系將領徐樹錚於廊坊車站遭馮玉祥仇殺

徐樹錚於1880年11月11日(光緒六年十月九日)出生,3歲識字,7歲能詩,13歲中秀才,17歲補廩(lǐn)生。

1901年,徐樹錚棄文從武,到濟南上書山東巡撫袁世凱,陳述經武之道,未得賞識,後被推薦加入段祺瑞幕府,成為其記室。1910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七期步科畢業回國後在段祺瑞的部隊任清朝第六鎮軍事參議。1911年,任段祺瑞第一軍總參謀。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徐樹錚為段祺瑞起草《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迫使宣統退位。

1912年至1914年,徐樹錚先後任軍學司司長、軍馬司司長、將軍府事務廳長等職。1914年12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陸軍次部長、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徐樹錚與粵東學堂總理梁士詒訂立合同租賃校舍創辦正志中學(現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

1925年12月30日,北洋軍閥皖系將領徐樹錚於廊坊車站遭馮玉祥仇殺

1925年6月,徐樹錚與考察團隨員攝於意大利

1919年,徐樹錚抓住有利契機,迅速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於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請政府“情願撤消自治”。徐樹錚在撤治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孫中山當時對徐樹錚收復外蒙古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比得來電,諗知外蒙迴心內向。吾國久無班超傅介子其人,執事(指徐)於旬日間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糾紛,亦既七年,一旦歸復,重見五族共和之盛,此宜舉國歡欣鼓舞者也!”但以事後諸葛之觀點檢討:當時一味以武力壓迫,手法不夠圓融,過分侵辱蒙人自尊,在蒙古僧俗高層留下極不良記憶,未能根本解決問題,反貽後患。

徐樹錚極力推行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直接和間接發動了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頻繁的戰亂使國家瘡痍滿目,士兵屍橫累累,人民流離失所。而造成國家這樣的亂局,徐樹錚起到了很惡劣的作用,難辭其咎。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靈魂,有極強才幹,但鋒芒畢露,過於驕狂,膽大敢幹,樹敵太多。 袁世凱曾這樣評論徐樹錚:

“又錚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軌,可期遠到。但傲岸自是,開罪於人特多”

1925年12月30日,北洋軍閥皖系將領徐樹錚於廊坊車站遭馮玉祥仇殺

督軍團合影,前排右起:蔣雁行、曹錕、張懷芝、孟恩遠、王佔元、李厚基、閻錫山,中排右起:師景雲、徐樹錚

1924年9月,江浙戰爭爆發,徐任皖系浙滬聯軍總司令。但皖系再次失敗,徐在英租界寓所內被支持直系的英國人拘捕,並強迫其乘英輪去歐洲。在途經香港時,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段祺瑞臨時執政,徐重獲自由,被任命為

“考察歐美日本各國政治專使”。遂率考察團15人,先後考察法國、英國、瑞士、意大利、德國、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美國、日本等12個國家。

1925年12月11日,徐樹錚考察結束回到上海,段祺瑞以京津局面混亂電囑其暫緩赴京,但徐認為考察回國,理應覆命,遂於19日即動身赴京。覆命後,於12月29日晚乘專車離開北京南下,途經京津間廊坊車站,被馮玉祥部下張之江劫持,於30日凌晨殺害復仇(馮玉祥原配妻子的姑父兼大恩人就是陸建章),時年四十五歲。翌年,歸葬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