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1月26日,英軍根據《穿鼻草約》登陸大清香港島並實施占領

1841年1月26日,英軍根據《穿鼻草約》登陸大清香港島並實施佔領

清軍水師與英國海軍在廣東虎門穿鼻灣激戰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成功地成立往返中英兩國的海運企業,然後有很多英國商人來到中國。東印度公司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廣州成立了一個貿易站。因英國需在中國大量採購茶葉,而中國不需向英國購貨,故導致英國嚴重貿易逆差,幾近出現白銀荒。後來英國人向中國傾銷鴉片,平衡兩國貿易,但此舉使中國出現貿易逆差,白銀大量外流,致通貨膨脹;民眾也因吸食鴉片而損害健康。

此外,英國也一直尋找中國附近的一個地點作為駐地以便交易,舟山群島、香港島等皆在考慮之列。

1841年1月26日,英軍根據《穿鼻草約》登陸大清香港島並實施佔領

第1任香港行政官查理·義律

1839年,中英兩國的貿易磨擦終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1841年,清朝被英國打敗,英國海軍的查理·義律與清朝大臣琦善談判,英方擬訂《穿鼻草約》,內容包括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義律根據協議,於1841年1月26日登陸今上環水坑口街一帶,並佔領香港島。

但清政府認為琦善無權佔地而不承認穿鼻草約,並將琦善革職。而當英國政府收到《穿鼻草約》的消息後,亦對條約中無提及開放通商而大為不滿,於是改派砵甸乍為全權代表到中國。

其後第一次鴉片戰爭戰事擴大,英軍先後攻佔廈門、寧波、上海、鎮江,抵達南京下關。清政府被迫命耆英於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

1841年1月26日,英軍根據《穿鼻草約》登陸大清香港島並實施佔領

璞鼎查爵士(談判桌右方)與耆英(談判桌左方)在HMS皋華麗號上籤署《南京條約》

清朝在1856年至1858年爆發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節節敗退,駐港英軍於1858年向海軍部提出佔領九龍以作屏衛香港島之用,1860年2月,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派兵佔領尖沙咀一帶,並迫當時的兩廣總督勞崇光於3月21日在廣州將以九龍半島劃一條線,由昂船洲的北端直至九龍炮臺以南附近之土地永遠以每年500両租金租用予英國。其後,兩國於1860年10月簽訂《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部分由永遠租用改為永久割讓,納入香港殖民地,交由英國管治。

九龍半島南端的割讓,有助英國確保維多利亞港的安全。當時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鐵絲網分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