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上半年盈利9.19亿元 太阳能电池产销量约3GW

摘要:8月17日晚间,通威股份披露了2018年半年报。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61亿元,同比增长12.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9亿元,同比增长16.14%;基本每股收益0.2368元。

通威股份上半年盈利9.19亿元 太阳能电池产销量约3GW

8月17日晚间,通威股份(600438)披露了2018年半年报。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61亿元,同比增长12.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9亿元,同比增长16.14%;基本每股收益0.2368元。

通威股份上半年盈利9.19亿元 太阳能电池产销量约3GW

通威股份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通威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和“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以农业及太阳能光伏为主业,形成了“农业(渔业)+光伏”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

1、多晶硅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2018年上半年多晶硅报告》,2018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3万吨,同比增加8.5%,其中,中国产量14万吨,占比达到60.9%。

报告期内,永祥股份在“效能提升、价值营销、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的经营方针指导下,以“阿米巴+班组建设”双轮驱动,打造懂经营、会管理、用数据说话的管理团队,围绕装置的稳定性、设备的可靠性、指标的领先性,夯实企业管理经营基础,实现多晶硅销量0.87万吨,同比增长6.73%,毛利率43.52%。为适应市场单晶用硅料需求的大幅上升,公司继续强化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在确保产量稳步提升和成本持续领先的前提下,优化产品结构,大幅提升了单晶料的比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单晶料占比达到近70%的比例,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在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体现了公司在多晶硅领域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位于乐山、包头的两个“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建设,新项目充分应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成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两个项目的建设和打造,在工艺设计先进性、系统运行可靠性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和提升。乐山、包头一期各2.5万吨/年多晶硅项目将于2018年内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多晶硅产能将达到7万吨/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预计将降至4万元/吨以下,继续巩固公司在研发、生产领域已经取得的行业领先地位,缓解国产高纯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

2、太阳能电池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合肥太阳能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电池生产供应企业,今年上半年电池产销量约3GW,同比增长66%,在5.4GW电池产能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的快速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合肥太阳能通过不断提升的产品转换效率与产线自动化水平,优化人员结构,强化与主要客户及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取得了较好的降本增效成果。单、多晶电池非硅加工成本已经进入0.2-0.3元/W的区间并呈持续下降趋势。虽然上半年受上游硅料行情高企以及光伏电池价格快速下跌的影响,但电池片毛利率仍达到16.68%,维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在保持现有产能、技术、成本优势的同时,成都三期3.2GW以及合肥二期2.3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将在2018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届时随着产能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各项降本增效措施的不断精进、与客户及供应商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将拉动太阳能电池加工成本10%左右的降幅,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3、终端光伏发电

在光伏发电业务方面,公司已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发电项目40个,累计装机规模848MW,已成功并网发电的项目包括辽宁东港2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吉林通榆20MW牧光一体光伏电站、巴彦淖尔睿斌3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江苏如东35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江西南昌2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安徽怀宁2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广东台山25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广西钦州4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四川攀枝花20MW农光一体光伏电站等,报告期内实现发电33,513万度。在发电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主要强调差异化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突显“水上持续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水产品”复合增效优势。同时紧紧围绕“543”的降本目标,推进光伏平价上网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