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鲜为人知

说起“两弹一星”,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国家刚刚解放不久,经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领导人毅然制定了要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正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让中国迅速崛起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鲜为人知

当然,“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不断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正直、善良,为国效力的科学家,其中“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更是大名鼎鼎,蜚声中外。光听到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比如邓稼先、赵九章、钱三强、钱学森、屠守锷、朱光亚、周光召等等,共有23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

其中有一位元老级的人物,也是“两弹一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伟大科学家,其名字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鲜为人知。他就是“王淦昌”。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鲜为人知

王淦昌于1907年出生,正是兵荒马乱的晚清时代,4岁丧父,13岁丧母,在外婆的鼓励下,勤学苦读,进入了清华大学,读书给了他出路,让他走出了江苏农村,并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在清华大学,他师从叶企孙、吴有训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的泰斗,年纪轻轻就写出中国第一篇关于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论文。他曾亲历过“三一八”惨案。自此,他认识到只有科技才能救国、强国。

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官费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师从有“原子弹之母”称号的女科学家迈特钠。要不是他的导师拒绝了他的建议,王淦昌就有可能凭借他的研究发现中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鲜为人知

1934年,年仅27岁的王淦昌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先后任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的教授,因为年轻,学生戏称他为“娃娃教授”。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就是他带出来的学生。

1956年,他代表中国出任苏联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仅用4年时间,他带领的团队就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反西格马负超子。这个发现填补了微观世界体系的空白,意义重大。

1960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原子弹研制工作陷入了停滞。正是这个时刻,王淦昌临危受命,用6个字回答了领导人的邀请:我愿以身许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鲜为人知

为了保密,王淦昌从此消失了,他的名字改为“王京”。从此,这位天才科学家消失了,而沙漠里多了一只神秘的部队,有个名叫王京的人带领着一个团队,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并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不久后,他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又研究起氢弹,仅用时不到3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核弹先驱”,他谦虚地摆了摆手,说都是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他也只是其中一员罢了。不久之后,“文革”开始,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把研究院的人员团结在一起,成功进行了3次地下核爆炸实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鲜为人知

出于保密的需要,王淦昌在17年里隐姓埋名,但他也毫无怨言。1978年,已是71岁高龄的他出任核工业部副部长,4年后他辞去此职务,专心从事科研工作。他不仅把整个身心奉献给了事业,还经常捐款,他用行动演绎了什么叫做淡泊名利而心系天下。

就是这样的一位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90岁的高龄之际,遭遇了不幸。那是1997年的一个傍晚,在林荫大道上散步的他,还在思考没有攻克的难题的时候,被一个莽撞的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撞倒了。这个年轻人并没道歉就逃之夭夭,路过的人也没有一个上前搀扶。后来送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右腿股骨胫粉碎。自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1998年12月10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他恋恋不舍、念念不忘的国家。2003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王淦昌星”,以表彰他对中国甚至是对世界作出的杰出贡献。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鲜为人知

王淦昌这样的科学家,是民族的脊梁,对于国家、人民的贡献无法估量。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记住这个名字——王淦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