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的门徒:拼多多

聊遍财经


要学会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作为一个好公司,动作越少越好。


当段永平在美国第一次见到黄铮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低调、聪明。这个年轻人让他欣喜,他收下了黄铮作为门徒。

多年后,黄铮带着他创建了仅仅三年的企业赴美上市,其身家直逼京东刘强东。

黄铮,拼多多的创始人,段永平的门徒。

步步高的门徒:拼多多

2006年 美国 加利福尼亚 6月30日

天气和往常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路边的树叶在金黄的阳光下异常光艳。硅谷一处科技园的一隅,一个身材不高、穿着普通、略微发福的中年中国人推开了oppo公司的大门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他叫段永平,美国人喜欢叫他Mr Duan,而他自己更喜欢称自己为独立投资人。

在国内的商界,他还有个称谓:“标王”

这一天,他做了一件让别人不能理解的事。他花了62.01万美金获得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

步步高的门徒:拼多多

12年前,62万美元,和世界第二富人吃上一顿饭,消息传到国内,这让国内的人们非常惊讶。批判之声纷纷而来,人们心头上火浇油不断的对段永平咒骂:“这人疯了”“这么多钱应该捐献出来”

段永平根本不在意,压根没打算去迎合或者安抚什么社会情绪,他甚至会举出“我好多年前就花钱跟老虎伍兹(高尔夫球星)打球”的例子来说明他自掏腰包跟巴菲特吃饭不过是他一贯的作风。

没错,这就是标王的作风。

在90年代,当段永平带着刚创建不久的步步高去竞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面的广告的时候,标王的称谓就从来属于他。

他就是这个作风,一贯如此。

只是这一次的午餐,不是段永平一个人,而是带上了他新收下的门徒黄铮。

一切,看上去那么自然,没人关心段永平旁边这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在美国人眼里这个年轻人只不过是Mr Duan的一个小跟班。

不过,段永平可不这么看。

2004年黄铮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全球排名第八的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请教住的很近的段永平是去谷歌还是微软。

段永平和他说“Google是一家挺牛的公司,值得去看看。对你想要未来创业也是有好处的。去的话至少呆三年,因为一两年是没法真正进入重要的岗位真正了解这个公司的。”

那时候的段永平,已经有了让黄铮独立创业的想法,就像第一次见到黄铮时那样,绝对不是把他当成一个小跟班。

黄铮听了段永平的,在谷歌呆了三年,因为谷歌的上市,黄铮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

2007年黄铮离开谷歌,再次找到段永平表达了想回国创业的心,段永平二话不说,把步步高集团的电商业务给了黄铮。

这是黄铮第一次接触电商业务,从此为拼多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步步高的门徒:拼多多

当多年后黄铮回忆起创建拼多多正面临电商市场切入口和定位的困境时,段永平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说了句:“要学会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作为一个好公司,动作越少越好。”

记住:“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这是段永平的道,他教给了黄铮,能走多远看这个年轻人自己了。

黄铮信任这个老师,作为段永平的门徒,黄峥决定让拼多多“一切从简”——不碰物流和配送,不做采销,保持“轻量”模式迅速前进。用“错位竞争”的思维与阿里京东展开较量。

段永平确实没看错这个年轻人,他学到了段勇平一生的商业精髓。

如果我们抛开对拼多多的质疑,细心的去揣摩这个平台,会发现这个平台的背后是一套后发先至、专注产品、着重营销、渠道销售的商业打法。

而这套打法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段永平用在了“小霸王学习机”上。

90年代的小霸王学习机,除去成龙的代言,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商业奇迹。从年亏损200万的小厂子,变成了一个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超级企业。

不过这一切并不属于段永平,作为打工皇帝而言这还不够。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商业帝国。

1995年8月,正当小霸王学习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候,总经理段永平突然提出辞职,挂印封金而去。由于辞职得到了小霸王上属怡华集团的许可,被外界认为是和平出走。但奇怪的是当各大媒体蜂拥前往采访的时候,当事双方都不表态。

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其中原因,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段永平自己心里清楚。那一刻的出走,注定了步步高商业帝国的崛起。

步步高的门徒:拼多多

两年后,东莞。

一家名叫步步高的企业开始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知名度也随之攀升。1997年11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标王大会上,步步高大出风头,而竞标场上那个频频举牌的人就是段永平。

标王,回来了。

从此,步步高集团的商业帝国板块开始涉及到了中国商业的每个角落,从VIVO到oppo以及步步高教育,都被段永平的门徒们执掌。

而他,在美国被人称为了Mr Duan

江湖已远,段永平不在江湖,江湖却永远有他的传说。

或许就如他所言:“我还没用过拼多多但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 给他10年时间,大家会看到他厉害的地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