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北伐軍出征,爲何只打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一)

其實換個說法就懂了:為什麼曹操要忙著和劉備拼命,而不去進攻比劉備根基更穩的孫權呢?或者說,在東漢大亂的初期,為什麼袁紹要重點進攻曹操,而不是徐州陶謙、西涼馬騰這些人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操、劉備、袁紹他們,是要爭天下的!回看1926年,就能發現幾分相似了:四川、雲南、貴州、西北雖然有諸多的軍閥,但是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地盤小、軍隊少、錢糧缺乏而且嗜好內鬥。

1926年北伐軍出征,為何只打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一)

四川軍閥當時打出的口號是“統一全川”,打來打去十幾年沒個結果,四川依然亂成一鍋粥,對於全國的威脅可想而知。其他省份的情況差不多,中國的經濟重心從來都是東重西輕,從西南進攻全國從來沒有成功過(劉備、南明、吳三桂等等),而西北則更為貧窮落後,且局勢混亂,更加不足為慮。

1926年北伐軍出征,為何只打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一)

真正對國民黨產生威脅的,只有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家。他們的共同名字,叫北洋軍閥。但北洋和北洋,也是不同的。吳佩孚、孫傳芳是傳統北洋派的繼承者,是馮國璋、段祺瑞、曹錕的延續,是根紅苗正的北洋派,只不過沒有段、馮威望高而已。他們也沒有接受過袁世凱的直接領導,屬於袁世凱的孫子輩。從發跡年代上講,張作霖比吳、孫要高一輩,是和馮國璋、段祺瑞一輩的,都是袁世凱的小弟。但張作霖屬於野路子,是土匪的出身混出來的,和吳、孫這種職業軍人不太一樣,所以他屬於一個“偽北洋”。之所以說說這三人的北洋背景,是要說明一點——無論哪邊的軍閥,除了國民黨,都承認北洋政府的合法性。是北洋的人,終極目標就是爭奪北京中央政權,統一全國。

1926年北伐軍出征,為何只打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一)

而吳佩孚,更是其中的最顯眼的一個,所以也是國民黨的第一打擊目標。從個人品質上說,吳佩孚絕對是一個毫無瑕疵的人,這在民國軍閥裡極其罕見。吳佩孚無任何不良嗜好,吃喝嫖賭抽一樣不沾,而且一生不貪汙不受賄,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更重要的,吳佩孚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一個目標——武力統一中國。他也是因此登上了《時代週刊》。吳佩孚善於領兵謀劃,也常打勝仗,還一度掌握了北京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