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革命團體共進會的一些歷史因緣

晚清時期,由於排滿聲浪的起勢,基本上不少有識之士,都已經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之中,除了當時已經成為革命共主的同盟會外(當時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都加入,光復會不久後獨自行動),還有共進會的成立。

1905年8月18日,經過焦達峰、劉公、吳永珊、張百祥等人的奔走,各地民間會社首領及部分同盟會員在東京成立共進會,推張百祥為總理。張百祥在川東一帶擁有極多黨眾,資格最高,各地碼頭最熟,因而被推舉。共進會下設內政、外交、交通、軍務、參謀、財政、黨務、文牘各部,其工作先從會黨入手。這個也和當時的各個革命團體思路一致,只是同盟會成立,又有這樣的共進會,必然使人有所猜疑。

共進會成立時,黃興頗不以為然,故而有以下著名的對話。黃興責問焦達峰:“何故立異?”答:“同盟會舉趾舒緩,故以是赴急,非敢異也。”黃興說:“如是,革命有二統,二統將誰為正?”達峰笑說:“兵未起,何急也?異日公功盛,我則附公;我功盛,公亦當附我。”其實擺明是不把同盟會看在眼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終共進會、文學社等革命社團,在辛亥年發起了武漢首義第一槍。說實在話,武漢這邊,共進會和文學社都是有功勞的,可是,在這過程中,這批領導人走的走死的死,後來大權居然到黎元洪手中。而革命派選舉時,壓根也想不到這些人了。唯一的焦達峰,下場也很慘。

早期革命團體共進會的一些歷史因緣

(圖片為共濟會著名人物劉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