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實現「一號走遍深圳」

三年實現“一號走遍深圳”

2018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三年實現“一號走遍深圳”

3年後,深圳或杜絕須自證“我爸是我爸”情況、實現多證合一;身份證等不同證件通過統一平臺錄入,即可實現“一號走遍深圳”;政府數據則將向社會開放,甚至可供創業者做應用型APP……8月21日,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與第269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十二屆中國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論壇同時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將加快完善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網絡服務基礎設施,全面推廣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努力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陳如桂直言,希望深圳通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進一步帶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城市發展的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提高城市管理服務的精細化、品質化和智能化水平。

據不完全統計,本屆智博會吸引了260餘個政府組團,來自英國、韓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8個國家的250餘位國際嘉賓,以及2萬餘名企業家代表,參會參展人數超過10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全國已有500座城市正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說,改革開放40年,城市規模不斷壯大,中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至2017年的58.5%,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億增長到8.1億。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城市管理也面臨嚴峻挑戰。

“一方面,環境汙染、交通堵塞、資源浪費等問題,正嚴重製約著城市的運行和管理;另一方面,市場化催生社會需求井噴式增長,城市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服務供給相對滯後,兩者的矛盾影響著市民的生活幸福感。”何華武說。

何華武表示,傳統技術和管理方法已難以為繼,創新性地引入新的理念與方法來攻堅克難,是城市治理和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隨著物聯網、新一代移動寬帶網絡、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城市信息化發展向更高階段的智慧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已敏銳地把握了智慧城市建設的超前性與重要性,提出智慧城市戰略。”何華武說。

“智慧城市不是簡單的理念或概念,而是應用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模式。”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說,近幾年,我國光纖網絡覆蓋、移動網絡部署、智能終端擁有率等多方面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情高漲。“截至目前,全國100%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級城市和32%的縣級市,總計約500座城市已經明確提出正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需破解信息孤島、信息安全等問題

彭森說,智慧城市建設明顯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促進了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已逐步成為破解城市發展難題、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推進器。但與此同時,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機制不到位、碎片化發展等問題也需要得到關注。“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還存在頂層規劃不足或信息孤島留存、民眾獲得感較低、信息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何華武直言。

彭森為此給出四點建議: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從城鄉居民實際需求出發,重點解決便民、惠民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問題,特別是要在社保、醫療、健康、教育、養老以及衣食住行等民生領域高效配置智慧化資源。

二是堅持市場主導,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推進新型智慧城市配置建設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要加強政策支持,激發市場活力,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敏銳捕捉市場需求的優勢,以市場需求帶動技術變革,以技術變革推動智慧發展。”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和智慧化的城市管理體系,實現跨城區、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四是推進國際合作,特別是要重視借鑑國際上許多國家通過智慧方式來降低能源資源消耗的經驗,引進技術和經驗,使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抓手。

深圳擬用3年實現智慧城市“六個一”目標

“新型智慧城市與原來的政府信息化不同,以前政府只需要想自己如何提高效率,現在是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老百姓、企業的獲得感;原來只需要政府每個處室做一些應用系統,現在強調一體化設計和數據共享。”深圳市經貿信息委主任劉勝表示,深圳力爭建成全市統一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目前已劃分了“基礎庫、主題庫、業務庫”,“政府部門內部每天交換的數據平均超過2000萬條”。

“全國範圍內,極少數城市能準確說清楚人口,但深圳可以,且人口數據每天都在更新,甚至可以具體到每個人的姓名、住址、單位,為城市的交通、教育等提供大數據支持。年齡也同樣如此,比如,昨天深圳的平均年齡是32.02歲,今天可能又不同。”

對陳如桂提及的“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劉勝也作了進一步解釋。所謂“一圖感知”,劉勝以基礎數據裡的電子證照庫為例。“以前企業到某個部門辦事時,可能需要提供另一個部門的營業執照或法人等證明,要證明‘我是我、我爸是我爸’,甚至僅一個部門都要遞很多次材料。但以後共享電子證照庫、通過身份認證後,就不需要再提供這些材料,而是自動獲取確認。”

“‘一號走遍深圳’是要建設電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信的身份認證中心,今後不同的證件,甚至圖書證、老人證、殘疾證等,不需要再分別錄入,通過市一級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即可實現一號走遍深圳,後臺串起來,做電子卡包,刷臉也可乘車、借書。”劉勝說。

此外,劉勝還透露,在“一站創新創業”中,政府的數據或將對社會公眾開放,“讓大家利用政府的數據做應用型APP或用於其他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