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家開兩門,早晚要相離」,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俗語的流傳多與社會的觀念,民族的風俗,以及大眾的審美有著密切的聯繫。在農村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俗語產生,這多少先輩們通過日常的觀察,以粗俗化簡約化的方式,在加以方言匯入其中,以致更貼合農村的生活,因此也具有廣泛傳播的空間!在農村,不同的地區流傳著不同的俗語,這都是先人智慧的傳承,比如說以下的三則俗語,你瞭解嗎?知道其中的含義嗎?

農村俗語“一家開兩門,早晚要相離”,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一、處暑後十八盆湯

在農村,處暑是一年中第十四個節氣,也是進入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8月23日,如今看來也沒有幾天了!俗語“處暑後十八盆湯”的含義是,處暑節氣正處於三伏之中的末伏,雖然即將出伏了,但俗話說“三伏加一伏,後邊跟著母老虎”,也就是說,在處暑節氣後,天氣不會立即轉涼,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這裡的“十八盆湯”的含義就是還能在洗十八次的涼水澡。

農村俗語“一家開兩門,早晚要相離”,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二、一家開兩門,早晚要相離

在農村,一般情況下農民的住宅都是一個出口,但是也有兩個出口的,這句俗語的含義是指,如果一家人卻從兩個門裡進出,倘若家庭關係出現裂痕,很容易引起隔閡,也就容易各走各道,這不利於家庭關係的緩和,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家庭內部人員的分離,造成家庭的破裂,不利於團結穩定!在農村俗語“一家當作兩家出,夫妻不睦恐相離”和這句俗語相似!

農村俗語“一家開兩門,早晚要相離”,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三、有錢不種河邊地,無錢不娶活漢妻

在過去的農村,“河邊地”雖好但有不收的風險,畢竟過去農村抗澇能力不足,很難抵禦大的洪水,就如我們過去“黃泛區”一樣!而“活漢妻”在過去是指被原配一紙休書“休”掉的女子,在過去能“休妻”的多富貴,或因“七出之因”,這對於農村本分的村民來說,是不敢招惹的!

農村俗語“一家開兩門,早晚要相離”,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不過隨著農村社會的發展,在農村這種現象早已成為了歷史,畢竟男女平等了,婚姻也自由了,人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利,在農村離婚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況且如今的農村,娶妻難,能有人願意嫁就不錯了!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於以上的三則俗語,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留言區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