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故鄉湖塘,有一家人五代十人從過軍,五位是烈士

方誌敏的故鄉湖塘,有一家人五代十人從過軍,五位是烈士

(今日湖塘)

小洋樓依山而建,半隱茂林修竹,大門是緊鎖的。

領路小夥只管朝院子裡空喊:“祖祖(爺爺),轉來了麼?”

1

半身高的鐵柵欄半掩,幾隻青鳥在晨陽中蹦跳,啄食地上的落棗。

一個皮膚黝黑髮亮,身形敦實的男人從側屋穩步探出,似乎剛洗了把臉,他把手上的水用力摔摔,再往身上暗紅汗衫上擦擦,疾步出來邊開柵欄邊應答:“剛剛到。”他身後那幾只啄食的小鳥展展翅,只跳遠了幾步。

“您是方貴火爺爺?”我不太敢確定眼前這位是八十多歲的老人,試探著伸出手。

“是哦,是哦。”他忍不住笑,與我握手時略有自豪。“我每天早上四點鐘起來,和老伴去漆工鎮走一圈。這不是孫子電話說你們要來麼,就急急提前回了。”他轉身開小洋樓大門,迎我們進廳堂,要去倒茶水。

“爺爺您別忙乎,坐下就成,聽說您家祖上有不少紅軍,我們是來聽您講故事的呢。”廳堂布置很時尚現代,牆上最醒目的位置掛著湖塘幾乎家家有的匾“祖上光榮故事”。方貴火家,卻多出了個碩大鏡框,框著數張從軍材料與證明。

老人又去搬凳子,還忙著找抹布要擦凳子,“這是老四的屋,平時都沒住。”

方誌敏的故鄉湖塘,有一家人五代十人從過軍,五位是烈士

湖塘一角

2

湖塘,因村邊三口鏡面一樣的池塘而命村名,因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方誌敏而出名。

外人或許不知,湖塘只有方氏男兒,類似於古代的隱世家族或部落,自古有許多條條框框的族規家風。湖塘方氏每一代每個男女都潛移默化遵守著這些規矩:

比如湖塘房子傳兒不傳女,無兒就傳族;湖塘方氏女子只嫁出不招贅,湖塘二婚媳婦也決不由村口朝門進村;湖塘村未滿六十歲的人“過背”,也不經由朝門出村。

這些族規外人聽來可能覺得不可理喻,卻不知,湖塘還有個更驚人的家風:自古家家好送兒郎從軍報國。

元末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起義之時,湖塘方族便有著名的方太柏義士為陳友諒屯兵買馬補充糧草之說;近代歷史上,湖塘方氏更是方誌敏部隊的主打力量。

出生於1939年的方貴火老人,育有五兒一女,其中老四、老五、老六三子全都送去參過軍,自部隊退伍或轉業後才各自走上工作崗位。特別是“落末嗲”老六,當時方貴火家亦不算窮困潦倒,卻硬是狠下心腸把才剛十八歲的老六也送去了部隊磨鍊。

老六在山東部隊一呆就是八年。村中不少差不多年紀的二十多歲兒郎紛紛成家立業,或是外出打工掙下不少錢,只有方貴火家的老六還在部隊單著身晨昏苦練乾著急。正是血氣方剛的老六便寫了信告知父親很想家,言下隱約透露有回來去打工之意。

方貴火卻態度堅決,一口不同意。待年關老六探親假時回來,方貴火只語重心長問了老六兩個問題:

“你好好想想當年去當兵是為了什麼?”

“目的達到了麼?”

老六慚愧低下頭,回部隊後再沒提過退伍之事,一直在部隊幹了十四年,才轉業回弋陽。

方誌敏的故鄉湖塘,有一家人五代十人從過軍,五位是烈士

(方貴火保存的從軍材料)

3

第三次尋來採訪方貴火時,夏末山風已微涼。外面一碧如洗的天色,我們坐在乾淨整齊的廳堂門口聽老人講祖上的故事。晨光清亮穿窗斜灑,給精緻的傢俱覆上一層朦朧輕紗,寧靜中帶著些詭異的壯美。

從方貴火的太爺爺方華義說起。湖塘方華義一家,出了五位革命烈士,分別是方炳春(方華義之父,經由方華義動員參加革命,1930年犧牲)與方華義(漆工赤衛隊成員,犧牲時51歲,1930年犧牲);

方里鴻(方華義的二子,11歲參加革命,犧牲時年僅19歲);

方炎鴻(方華義三子,犧牲時24歲)與妻子黃香年(犧牲時年僅20歲)。

1925年,方誌敏回弋陽湖塘辦起貧民夜校時,方華義的長子方富鴻最早進入夜校學習,後來成為骨幹分子,與方誌敏、黃道、方誌純等其他十六人在彭家塢草坪上歃血為盟,於1926年冬帶動弋陽、橫峰等地兩百多農民在漆工鎮武裝暴動了著名的“兩條半槍鬧革命”。

湖塘方華義全家,只有長子方富鴻後來因雙腿生疾嚴重未隨紅軍北上,留在湖塘打游擊戰而沒有犧牲在國內戰爭中。方貴火便是方富鴻夫妻唯一的兒子。

方富鴻後來執意把唯一的兒子方貴火過繼給犧牲時尚未成家的二弟方里鴻名下當繼子,希望方貴火以後多子多孫,傳承方家兩支門下的香火。因為當年方華義這支方家,在湖塘僅存方貴火這後生。

可以說,方貴火一生幾乎是獨自跌打摸爬成家立業。方貴火如今果真子孫滿堂,兒孫們有個什麼困難時,相互間都有個照應。

“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病,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恨,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憂傷,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暗淡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的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

方貴火每教兒孫們讀方誌敏《可愛的中國》選段時,都會不由停下來回想自己的一生。

方誌敏的故鄉湖塘,有一家人五代十人從過軍,五位是烈士

4

1949年,全國解放後,年僅十歲的方貴火,隨湖塘三十多個烈士子女到上饒革命烈士子弟學校(現上饒市一中)上了五年學。當時的烈士子弟學校,食宿均由政府負擔。年幼的方貴火十分珍惜這樣的上學機會。

1954年,方貴火以優異成績到南昌(原江西工農中學)繼續上中學。1958年,方貴火母親因病去世,家中尚有腿疾的父親、年邁的舅父需要照料,方貴火不得不提前一年從南昌回到湖塘。

說起母親餘老姩,方貴火是自豪的。

餘老姩孃家在弋陽磨盤山的丁山,祝家紅軍醫院還要再往裡,離湖塘足足三十公里。磨盤山與橫峰縣葛源楓林山脈相連,1927年方誌敏、邵式平、黃道等人在楓林頭村建立起以磨盤山為中心的“方誌敏式”革命根據地,丁山曾是紅軍武器秘密製造基地,四處有著方誌敏、邵式平、黃道等人的革命足跡。

如此強烈的紅色背景下,餘老姩也深受革命先進思想的影響。嫁給方富鴻後,在湖塘吃苦耐勞,時刻要求自己進步,解放後曾多次被生產隊評為勞動能手。

當時方富鴻因有嚴重腿疾,冬天和春天根本下不了地幹活,其它時候生產隊算特殊照顧烈士家屬,也只能勉強給幹了些輕巧活的方富鴻每天打個八工分,卻會給方老姩每天打足與青壯年男勞力一樣的滿工分。

1956年,餘老姩發生了一場意外。漆工鎮給湖塘生產隊配了一架燒木炭的抽水機,生產隊為能讓餘老姩多騰出時間照顧家裡,把抽水機交給了她保管。當時,兒子方貴火還在南昌上學,餘老姩除了要照顧臥床的丈夫,還要照料自己年事已高也在湖塘養病的大哥。

第一次用抽水機試水那日,餘老姩一個人強扛兩根大腿粗的木頭到抽水機邊搭架,不小心跌倒撞傷了左胸肺與左胳膊。要強的餘老姩當時卻根本沒多加註意,絲毫不知身體已留下嚴重隱患。待後來隱約發覺身體每況愈下越來越力不從心時,餘老姩卻因要照顧丈夫和大哥而強忍著傷痛,只是要求還在上學的兒子方貴火早日成家。

1957年冬,尚在唸書的方貴火十八歲,在母親餘老姩的安排下娶了妻。1958年3月初,年僅五十三歲的餘老姩去世。方貴火從南昌趕回湖塘後,自此接下照顧父親與舅父的擔子。方貴火知道,此生已再無機會完成兒時願望:長大以後像祖父與叔叔們一樣,去從軍,保家衛國。

方誌敏的故鄉湖塘,有一家人五代十人從過軍,五位是烈士

5

告別時,方貴火站在門前相送,八十歲的精氣神像剛進花甲。

湖塘這英雄故里,今夕路面乾淨,白色房屋規劃整齊。村東的方誌敏讀書園雛形已定,村裡家家院落花果飄香。晨昏早晚,大禮堂門口傳出的是村話劇團精彩排練聲;四季風候,皆有遊人進村觀光。

我想起《可愛的中國》裡的另一段:

“其實中國是無地不美,到處皆景,自城市以至鄉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飾和培植,都可以成流連難捨的勝景;這好像我們的母親,她是一個天姿玉質的美人,她的身體的每一部份,都有令人愛慕之美。”

那些趕上歲月末班車,在這個好時代能幸福安享晚年的人們,如方貴火一生滿懷感恩。他們謹記父母叮嚀:牢記祖上與政府恩賜,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而方貴火更向孫子們常以為豪的是:“你們祖上,五代人裡有四代從過軍!”

方誌敏的故鄉湖塘,有一家人五代十人從過軍,五位是烈士

創作小隊部分人與方貴火老人合影

歡迎進入珍影像2018第58期。原創圖文未經許可不得隨意用於他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