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弟妹不適症——媽媽要給生了個妹妹,我是不是失寵了?

最近有一些朋友,家中添了新成員,小哥哥及小姊姊們開始感受到爸媽的注意力已經分散到弟妹身上而開始吃醋。如果你也即將擁有第二個孩子,那麼最好現在就開始正視這個問題,預先做好準備咯。

新弟妹不適症--我失寵了?

新弟妹不適症——媽媽要給生了個妹妹,我是不是失寵了?

如果您計劃再生一個孩子,而家中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學齡前兒童,那麼您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在新生兒出生後,會有一段激烈的手足競爭時期。若您的第二胎與第一胎之間相差不到三年的話,這種競爭可能會更為嚴重。

這個現象並不難理解,從老大的眼光來看,原本他是爸爸媽媽唯一的寶貝,集所有的焦點和寵愛於一身,如今卻必須和小弟弟或小妹妹共享父母的關注,還必須把心愛的玩具、衣物(雖然已經用不著了),送給這位新來的小弟妹,老大其實真的沒有什麼理由會去喜歡這位新加入的家庭成員。

新弟妹不適症——媽媽要給生了個妹妹,我是不是失寵了?

對於這種「失寵」的感覺,年紀較小的孩子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因而便會展現在行為上。例如他們可能會變得愛發脾氣、不講道理、時常哭鬧或愛黏媽媽。有些孩子會則出現退化的行為,也就是恢復到小時候的模樣,例如他原本已經不尿床了,如今卻又開始尿床,或著又開始要求用奶瓶來喝牛奶。其次,孩子也可能會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出現一些問題行為,例如故意搗蛋,或趁父母不注意時,偷偷的打或捏小弟妹。

其實,爸媽若能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會知道這些行為只是過渡現象,並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然而,在處理這些問題時,與其處罰或制止孩子的行為,不如回到問題的源頭—處理孩子的不安及失落的情緒。

處理孩子的嫉妒情節

試想有一天你發覺你最愛的人,不再像從前那樣花時間和你相處,而把注意力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你會是什麼感覺呢?應該是疑懼、嫉妒、被冷落的複雜感受吧,這正是那些「失寵」孩子的心情寫照呢。那麼,該怎麼消除孩子心裡頭的這些不安呢?

新弟妹不適症——媽媽要給生了個妹妹,我是不是失寵了?

告訴老大媽媽愛他

和大孩子共讀老大情緒處理有關的繪本,會是其中一個好方法。例如,在《小小大姊姊》這本書裡,生動的描述了手足間的愛恨情節,小姊姊因為嫉妒弟弟搶走了父母的關愛,有一天突然有個想法,她跑去跟媽媽說:「小弟弟已經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然而,媽媽聽了小姊姊的話,卻是出人意料的安靜,她沒有立刻跑去看小弟弟,卻緊緊把小姊姊抱在懷裡。因為媽媽懂得小姊姊的心理,這正是小姊姊想要的,她需要確知媽媽還是愛她的,也還是需要有跟父母單獨相處的時光。

不要冷落老大

其次,雖然大人們的注意力都在弟妹身上,但也別冷落了老大。臺大醫院兒心中心主治醫師蔡文哲曾經寫過一個自己的經驗:「有一次準備買禮物祝賀朋友的彌月之喜,因為之前和新生兒的三歲姊姊有幾面之緣,順手就買了一本故事書給姊姊(內容談到一個大孩子有了小弟弟後的各種情緒及行為),隔幾天聽她媽媽轉述:小姊姊拿到禮物興奮異常,因為那段時間所有的禮物都只是送給弟弟,而她一直被冷落一旁,於是送童書的動作直接完成了我挑選童書內容的目的:還是有人愛她的。」

新弟妹不適症——媽媽要給生了個妹妹,我是不是失寵了?

愛他,擺脫手足情節的良方

能夠確知父母仍舊是愛他的,孩子就能心中找回安全感,在擺脫對小弟妹的負面感受後,孩子也慢慢能去發覺這個新弟妹的優點。比如在《小小大姊姊》中,隨著弟弟慢慢長大,小姊姊發覺弟弟不再是個只會哭鬧的小怪物,而是個很好的玩伴,她總是能逗得弟弟很開心,也只有她能聽得懂弟弟的牙牙學語,她找到了做姊姊的成就感與樂趣—弟弟是最支持小姊姊的觀眾與崇拜者呢!

新弟妹不適症——媽媽要給生了個妹妹,我是不是失寵了?

雖然家庭新成員的到來,是大部分學齡前孩子都會面臨的壓力事件,而且慢慢的,孩子也都能適應這些隨之而來的改變,一開始的問題行為也逐漸消失了。只是,在這過程中,有些孩子的不安會表現得比較明顯,有些則比較溫和。透過父母的引導將會使老大更容易接納甚至變得期待家庭新成員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