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你有勇氣與信心嗎?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這是來自所有職場人的抱怨。“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已經不再是奇葩的離職理由。最近來自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更是令人震驚。1972名18-35歲的職場人參與了調查,對於“裸辭”,超過70%的職場人動過“邪念”,而真正沒有考慮過辭職的僅僅只佔6.5%。(參考數據如下,微信公眾號“職場大不同”團隊整理,以下同。)

裸辭,你有勇氣與信心嗎?

對於裸辭,每個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超半數以上的理由不再單單隻因“錢少”,更有“不適應企業管理制度模式”,佔比為51.4%,僅比“不滿意薪酬福利”少0.7%。可見,對於90後、00後們,掙錢多少與工作快樂感同樣重要。

裸辭,你有勇氣與信心嗎?

裸辭,聽起來很刺激,說走就走的任性,也著實讓同齡人羨慕。但來自現實的壓力也不得不去認真面對。據調查顯示,對於辭職後的“生活沒有保障”不僅困擾著“裸辭族”,同樣是“敢想不敢動”同學們隱患。

裸辭,你有勇氣與信心嗎?

祼辭,也許更像是一場盛大的焰火晚會,短暫的絢麗後不僅僅是過眼雲煙,還有生活帶來的傷痛。在分析裸辭原因時,除去生活壓力及任性外排名第三的原因居然是“不符合職業規劃”,這或許便是工作的另一種傷痛。

原本應該在大學時思考清楚的就業方向,卻在工作後遲遲無法確定。有可能“這山望著那山高”,也有可能“生不逢時、命運多舛”,可一切都無法繞過一個問題---性格、態度決定一切。你不瞭解自己,只聽聞某職業熱就一窩蜂地湧進,殊不知付出遠比回報來得會“更晚一些”。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就對在校學生進行了歷經30年的跟蹤調查,10%有清晰職業規劃的學生在畢業後成為了職場精英,70-80%的有職業規劃的學生成為了中產階級,而沒有職業規劃的學生中,有76%的人依靠政府救濟金生活。

對於有能力的人而言,或許大家不怕跳槽,不怕失業,還有家底厚的小夥伴,即使不工作也依舊生活富足。記得之前有個笑話,一位初入公司的技術男天天加班,有次,同事打趣道“年輕人不用這麼拼”,對方給出的理由真真兒地PAPA打臉“我必須努力工作,不然我就得回家繼承父業,管理一家年收過億的企業。”無論是笑話還是真實存在,或許這就是有能力人的底氣。所有,有能力就是自己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即清晰的職業規劃,清楚自己要什麼,選擇後堅持走下去;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適時止損,不謂是“智者之舉”。

可是,當下又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向身邊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朋友請教:據不完全統計,現在職場人的在一家公司平均工作時間僅僅1年8個月,如果超過此時限的都會被譽為“老員工”。可是,另外一種現象的存在,也讓不少企業管理者隱隱作痛。企業需要穩定的團隊支撐,可員工離職率低於10%的企業,新人融入成為另一問題。由於老人的習慣性思維,新人進入企業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經常帶有強烈的負面引導,正所謂“我不走,你出別待長。”而單純分析新人離職率,有的企業高達50%以上。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職場老人不離開的很大原因首先在於職場競爭力,雖說有同事離開後找到新工作的收入是目前收入的2倍,然後就有老人放出妖風:“某某在職時的工作能力還不如我,我要是出去一定比他賺得多!”、“看他那得意樣子,在公司時還不是我罩著他,不然能有今天嗎?”等等。但是,如果你勸他,你也出去找工作吧。他就又會跟你講,現在的老闆對他有恩,他是多麼忠誠於企業,總之,想轟走都難。想留得留不下,想走得走不了,企業變得暗無生氣。

作為職場人,你想做哪一類人?或許,原本你是第一類人,因為一言不合就離職,或許你是第二類人,穩定即可。但未來的生活依然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如果希望未來十年後每月能夠擁有當下一年的收入,請認真對待自己的就業第一步。如果你對未來依舊迷茫,從職場起步開始,你的職場腳步會更加堅實。


歡迎你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評論,也歡迎你分享轉發~,期待你的互動!

HR新知派,給你最專業最地道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和資訊。歡迎關注訂閱,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