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關鍵是活血化瘀,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避免大河水滿小河干

8月10日,央行發佈2018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質量效益保持在較好水平。下一階段,央行將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主動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增強金融業發展活力和韌性。

貨幣政策關鍵是活血化瘀,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避免大河水滿小河干

文 | 董文欣(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

央行對於貨幣政策態度的整體表述仍為“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報告中對市場關注的疏通貨幣傳導機制、貨幣市場調控、MPA評估體系微調、金融監管協調、匯率與外圍市場波動等話題進行了討論。整體來看,央行貨幣政策態度有所微調,以穩貨幣應對信用收縮與複雜外部環境的思路較為明確。

此外,央行還在專欄介紹瞭如何判斷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否充裕。央行提出需從量、價兩方面去綜合判斷,“量”要看超儲率,而不是基礎貨幣數量;“價”主要是看貨幣市場利率,尤其是銀行間的價格。在金融市場不斷深化、央行逐步實現利率雙軌制“並軌”的背景下,價格信號的重要性將逐漸提高。據此,央行提出銀行體系流動性已經處於合理充裕狀態。

貨幣政策關鍵是活血化瘀,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避免大河水滿小河干

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將是央行下一階段的工作重心。央行在報告中指出: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角度看,央行在將流動性注入銀行體系後,能否有效運用和傳導出去,還取決於資金供求雙方的意願和能力。報告中提到疏通貨幣傳導的舉措主要包括如下幾類:一是調整MPA參數,發揮MPA引導功能;二是擴大央行操作擔保品範圍;三是使用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四是提出要“幾家抬”形成政策合力支持小微企業。此外,央行也一直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更有作為。

貨幣政策關鍵是活血化瘀,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避免大河水滿小河干

央行強調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必須堅持底線思維。針對市場近期高度關注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問題,央行在專欄中做了詳細闡述。央行表示近年來已基本退出常態化的外匯干預,匯率浮動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並明確提出央行“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言下之意,人民幣匯率將基本保持以美元為錨雙向波動。但央行也提出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必要時仍有逆週期調節需要,並指出8月央行提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是明確針對匯率波動的反應,“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對經濟形勢的展望中,央行提出:制約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任務艱鉅繁重,同時也要注意防範短期內需求端“幾碰頭”可能對經濟形成的擾動。所謂“幾碰頭”,包括全球貿易摩擦、美元走強對新興市場衝擊、國內投融資增速下滑、信用違約風險上升等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