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活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你是活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看到文章標題,你一定會從邏輯上提出質疑:“人只可能活在現在,怎麼可能活在過去或者未來?”

但我不是從生理上來定義“活在何時”,而是從思想上定義的。那麼,從下面這些活動中,你可以理解我的定義,並對照看一下你到底生活在什麼時候。

活在過去

就是指你將時間用於回憶、瞭解、思考過去發生的事情。

比如,喜歡和老同學、老朋友、親人相聚交流。而交流的內容主要是陳年往事或者過去的感情、關係。

活在過去,還包括花時間閱讀歷史書籍、和他人探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或者意義。

也可能是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感嘆時光不再、對過去的某些選擇或者做法後悔或者留戀。

你是活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活在現在

從邏輯上講,“現在”是不存在的。因為時間的每一秒鐘要麼還沒有到來,要麼就已經去過了。我講的“現在”,其實是指離我目前最近的過去與未來的集合。可以將這個範圍定義為幾小時或者幾天之內。

活在現在是指你的時間和思維都用於處理現在的事情或者享受現在的生活。你可能整天忙於應付現在工作中的任務和生活中的瑣事,或者沉浸在精神或者生理的享受中,比如玩遊戲、吃美食、聽音樂。

你是活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活在未來

活在未來是指你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未來的思考、學習上。

最近我在學習王煜全的《全球創新260講》。他提出人要“活在未來”。意思是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觀念並提早為未來做準備。他對未來的分析和預測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給我帶來面對未來世界挑戰的激情。

你是活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小結

那麼,人到底要活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覺得任何單一的選擇都是不全面、不合理的。我的建議是要給三者適當的比例。比如一天24小時,除去睡覺的8小時左右外,剩下的16小時應該分成三份,分別給過去、現在、未來。當然,不是平均分配。

那麼,有沒有一個最合理的分配比例?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我的看法是,10%給過去,60%給現在,30%給未來。

為會麼要花10%%的時間“活在過去”?因為重溫過去可以為了維護某些感情、關係,或者瞭解過去的歷史對未來可能有一些借鑑作用。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實過去對未來的指導作用是非常小的。甚至有可能,過去的經驗對未來是有害的。所以,我不主張將大多的時間用於過去。這也是為什麼我並不熱衷“同學聚會”,除非這樣的聚會能有新的內容,而不是隻談過去的情誼。

“活在現在”

應該佔據最大部分時間,因為現在的工作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而現在的享受就是人生的目標。

為什麼要花30%的時間用於“活在未來”?因為世界變化大快,新知識與新觀念正在徹底顛覆我們的工作與生存法則。如果不為未來做準備,我們將被未來邊緣化,也就是被時代拋棄。另外,對某些人而言,學習新知識、探索未來本身就是一種讓人興奮的過程,是也是“活在現在”的一種幸福體驗。

你是否有不同的觀點?請在下面的留言中談談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