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與假|古典音樂史上的極品僞作,不要再搞錯了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真與假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曹雪芹《紅樓夢》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C.P.E.巴赫,降E大調長笛奏鳴曲:快板

自從我和黑黑第一天開始寫古典樂的公號開始,就有很多熱心的朋友和我們分享各種美好的音樂。英國人培根曾說:把你的快樂分享給朋友,你會得到雙倍的快樂。分享本來就是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然而,在分享美妙的音樂時,也經常會鬧出各種笑話。比如,被掛名在英國女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名下的那首著名《殤》,就經常被樂迷分享來分享去,許多年前我第一次聽到時,就很詫異,因為我知道,這位比煙花寂寞的女大提琴精靈,似乎從來沒有寫過曲子。黑黑說:就算她寫曲,也不至於寫這麼簡單流行的曲子啊。旋律簡單而平直,完全不能體現她一個頂尖大提琴家的技巧嘛。

有時我覺得這事,顯而亦見是假的,只不過,當人們把太多的悲情投注到杜普蕾寂寞痛苦的一生中時,這首《殤》提供了一種優美,然而——卻是虛假的懷念。從真實人心中流淌出來的音樂,不是幻境,你無法藉著一首偽作,進入杜普蕾真正美妙的大提琴世界,也無法體會那貫穿了她一生的熾燙激情。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我們的古典樂公號,像一顆不起眼的小樹苗,慢慢地在長大,舒展著枝葉。三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喜歡經典音樂的樂迷。為了更好的分享,我們還在微信上先後建了三個樂迷群。除了每週的更新,每天都有許多音樂在群裡分享。奇怪的是,這首顯而亦見的偽作《殤》,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在群裡分享一次。甚至有人告訴我,一個比我們更權威的古典樂公號上,也以杜普蕾的名字在文章中介紹了這支偽作《殤》。

權威不權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很多公號的文章東拉西扯,到處約稿,快速拷貝著百度百科,製造著各種廉價的十大最美,十大最傷,十大最.....以至於文章不經推敲,經常謬種流傳。雖然我並不介意穿著拖鞋聽古典,但寫文章不一樣,你多少要有點責任,特別是你在介紹人類文明中最優美的古典音樂時。

有時我會和黑黑聊起這事。寫文章其實是很辛苦的事,你稍一偷懶就會鬧出笑話。黑黑說:就算我們這樣認真的寫作,也不能保證每一段文字,都絕對的真實可考——這是事實,更何況我喜歡天馬行空地想象,想象如果我是莫扎特會用什麼姿式打彈子,想象我是貝多芬,每天早上怎麼數著豆子煮咖啡。那些迷失在歷史中的真相,是用來接近的,霧裡看花雖然總是看不清,但至少我們可以聞香識曲,在有限的資料中用所有我們想得到的方法,去努力接近真相。這個其實是比單純的寫作更艱難。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愛插嘴的兔子為我們的沉思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其實,這種掛錯名的偽作之所以能流行,前提是曲子一定蠻好聽的。杜普蕾肯定沒有抄襲臺灣音樂人徐嘉良的無名小曲,不過那位把這支武俠電影插曲改編成大提琴曲的人,至少,你要承認:他改得還算成功。音樂最重要的就是好聽。

其實,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簡單。比如巴赫著名的8首《長笛奏鳴曲》中,就有兩首是偽作。而且,還是特別好聽的兩支。黑黑憤憤不平地掐掉菸頭說:至少那兩支還是巴赫寫的,小巴赫!偽作也有極品。

傑奎琳之淚

奧芬巴赫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英國傳奇的女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因為多發性硬化症離開了世界,死時她才42歲。不瘋魔不成活,將個人強烈的情感,注入出神入化的大提琴技巧之中,讓她的演奏在那個時代獨樹一幟。她也是20世紀中頁,最具影響力的幾位大提琴之一。她和丈夫——著名的鋼琴家巴倫鮑依姆,上世紀60年代的合作錄音,幾乎部部堪稱經典,從勃拉姆斯的《F大調奏鳴曲》到貝多芬的《A大調奏鳴曲》,最後是輝煌燦爛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杜普蕾用她那把“附了魔”的大衛朵夫名琴,將音樂史這些最偉大的名作演繹得激動人心,他的丈夫則用指揮與鋼琴,為妻子的輝煌演奏留下了一道完美而冷靜的影子。他們的合作,讓你不得不相信:是愛情,將倆個原本性格天差地別的熱情與冷靜融成了一體。

問題是:藝術的激情與平淡的生活往往是衝突的,就象歌中所唱: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巴倫鮑依姆無法忍受妻子強烈的個性,最終分道揚鑣。杜普蕾在難以忍受的病痛與孤獨中,離開了這個她無法理解的現實世界,淚灑天堂,情弦崩斷。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1998年,一位叫圖爾克的導演,把她的故事拍成了電影《她比煙花寂寞》,這部當年紅極一時,獲獎無數的電影,雖然謬誤百出,肆意地歪曲了真實的杜普蕾,然而電影的影響力卻是驚人的,它讓很多完全不關心音樂的人,也迷上了杜普蕾這位風一樣的女子。也許正是這種盲目的痴迷,讓很多其實和音樂家本人無關的音樂與故事,都附會到她的身上。

偽作《殤》並不是關於她的唯一謊言。還有一支名叫《傑奎琳之淚》的大提琴鋼琴合奏曲,也被騙流量的自媒體,強行地和杜普蕾聯繫到了一起。這次流行的版本是:一位叫巴赫的德國大音樂家,在聽到杜普蕾悲傷的故事之後,創作了這支曲子。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傑奎琳之淚》的作者是著名的德裔法國音樂家雅克·奧芬巴赫,而不是古典音樂之父的巴赫,它是奧芬巴赫《森林故事》組曲的第二首。奧芬巴赫1880年在寫完著名的輕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之後就去世了,而英國女大提琴家杜普蕾要到1945年才出生。所以奧芬巴赫根本不可能認識她。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在英文中,“傑奎琳(Jacqueline)”這個名字,源自法國的“雅克(Jacque)”,它其實是雅克這個名字的女性形式。雅克·奧芬巴赫在1846年出版這支曲子時,剛剛結婚兩年,在妻子的鼓勵下,正從大提琴演奏家轉行為歌劇作曲家,而他們有一個女兒就叫傑奎琳。

在這支曲子創作百年之後,據說傑奎琳·杜普蕾也很喜歡這支和她名字一樣的曲子,甚至演奏過此曲——這當然是有可能的,而且這的確是一支,憂傷而華美的古典傑作,很適合杜普蕾與巴倫鮑依姆夫妻合奏。然而,我搜遍各種杜普蕾的錄音,卻從來沒有找到杜普蕾演奏的《傑奎琳之淚》。

長歌當哭,但是你不能張冠李戴啊!

G小調柔板

吉奧佐託-阿爾比諾尼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吉奧佐託-阿爾比諾尼,G小調柔板

在巴洛克華麗而幽深的古教堂拱頂下,音符沿著看不見的憂傷線條,帶著你的心靈向上飛昇,進入一片輝煌的寧靜。這就是著名的《G小調柔板》,一般而言,我們把這支曲子歸到意大利作曲家阿爾比諾尼的名下。

這首名曲之所以出名,當然,首先是因為它華美而幽深的音樂本身。有關這首直到1958年才重見天日的曲子,有著各種各樣離奇的傳說和故事。特別是許多媽媽們堅信,它對孩子的學習有著特別的功效。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的:英國倫敦教育學院的專家們做了一個試驗:將成績差不多的同齡兒童分成A、B、C三個組。A組兒童反覆欣賞阿爾比諾尼《G小調柔板》,B組兒童則聆聽克爾特林的爵士樂《三位一體》,C組兒童什麼也不聽。此後,三組兒童又都接受了閱讀理解、記憶單詞、背誦課文和四則運算測試,而測試內容完全是剛剛新學的新知識。最後的結果顯示,平均成績最優的是A組,其次是C組。聽個音樂還漲智商,這個試驗也是讓人啼笑皆非啊!怪不得各種胎教音樂專輯中,都要收錄此曲。

不過,對這個試驗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我是深表懷疑。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關這首名曲還有一個配套的小故事,不得不提一下:

二戰末期,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隊聯合發動了,對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的大規模空襲,連續三天的地毯式轟炸,3749噸炸彈和燃燒彈將這座享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之稱的巴洛克文化古城幾乎夷為平地,保存著大量藝術檔案珍品的德累斯頓薩克森州立圖書館也未能倖免。當時,意大利音樂史學家吉奧佐託正在撰寫意大利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阿爾比諾尼傳記及其作品目錄,有關阿爾比諾尼的許多珍貴手稿,正好就收藏在德累斯頓的圖書館中。他得知轟炸的消息,心急如焚,以至於不顧生命安危,隻身趕到被炸成廢墟的德累斯頓圖書館,天佑好人,他從焦土之中發現了幾頁阿爾比諾尼的一部三重奏奏鳴曲手稿殘片,如獲至寶,隨後他根據這些殘片所提供的音樂素材,創作了這首《G小調柔板》。出於對歷史的尊重和對阿爾比諾尼的崇敬,1958年作品發表時,賈佐託堅持把它稱作《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柔板》。以後,在音樂會中演奏《G小調柔板》時,樂曲解說後面都會寫上:阿爾比諾尼作曲,吉奧佐託整理。

吉奧佐託長得很帥,本人也是一個作曲家和指揮家。這個他講訴的故事,是不是很感人?其實音樂界有很多人卻對這個故事一直持懷疑態度。主要是因為人們沒聽過原本的那支三重奏奏鳴曲,而新的改編曲有很多技巧與風格也與巴洛克時代的音樂不符。然而,畢竟是現代改編,就算懷疑,你也無話可說。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G小調柔板》一出版就風靡世界,連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德國指揮家卡拉揚也搶著指揮了這部極度優美的作品。問題是,到了晚年,發掘和改編這首作品的吉奧佐託不爽了,他在離世前突然宣佈,這部作品完全是他本人寫的,當年在廢墟搶救名曲的故事,是他編造的。吉奧佐託的聲明讓整個世界譁然。這意味著《G小調柔板》根本就是一部偽作。

你無法猜測,為啥當初吉奧佐託要編造這麼一個故事。一直默默無聞的音樂家,決定要和世界開一個玩笑,向自己證明,他的天才其實直逼古典時代的大師——阿爾比諾尼?

問題是阿爾比諾尼,大約是巴洛克時代最不走運的音樂家,他寫了一大堆歌劇,卻沒有一部被後人記住,他那些華美的雙簧管協奏曲,也只是偶爾被後人演奏。和他同時代和同城的音樂家維瓦爾第相比,簡值不值一提。音樂史上很少有人去關注這位失落的威尼斯人。也許吉奧佐託當初只是想為這位失落的音樂家,爭取一點世界關注,也未可知啊!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阿爾比諾尼,D大調雙簧管協奏曲:柔板(真作)

阿爾比諾尼的確生不逢時,他本來是一個威尼斯歌劇院的當紅音樂總監,在老婆死後,卻被債權人坑害,失去了職位,流落街頭。不得不以小提琴手的身份重新就職,結果沒做幾年,又被解僱。幸好他有一副好嗓子,最後才在一個小歌劇團做了一個不起眼的男中音伴唱。從當紅歌劇音樂家到40多歲,他已泯然眾人。以至於人們至今沒搞清他是哪年過世的。

其實,我個人也覺得阿爾比諾尼的音樂,是一塊沒有得到後人足夠珍視的瑰寶。特別是他創作的兩組雙簧管協奏曲,有著那個時代音樂的典型優雅與優美,特別是柔板樂章,即使相比他的同城同時代大師——維瓦爾第也毫不遜色。問題是,我認為沒有用。如今人們記住他的只有謠傳中的這首可以漲智商的《G小調柔板》。

然而,連這部作品也成了偽作,不知為何,每想到此,我都要為這位意大利音樂家,掬一把同情之淚。也許不是那麼流行,也沒有什麼刻意的傷感,但當你認真地聆聽真正由他創作的兩組雙簧管協奏曲(OP.7和OP.9),你依然可以聽到,真實的人生在逝水流年的繁華中,留下的悠長喟嘆。

長笛奏鳴曲

C.P.E.巴赫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C.P.E.巴赫,降E大調長笛奏鳴曲:西西里舞曲

1774年,作曲家J. F. 萊夏德(J. F.Reichardt)在一本書中激動寫道:我們只有一個巴赫,他的音樂創作是完全新穎的、生動的而獨一無二的。”萊夏德說的當然是老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也是我們現在公認的古典音樂之父。

然而,萊夏德的話多少有些不公平,巴赫是一個家族,巴赫的孩子們正在長大,併成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音樂家,比如老巴赫的次子C.P.E.巴赫。他是當時德國最負盛名、文治武功盛極一時的腓特烈大帝的御用音樂伴奏。腓特烈大帝超級喜歡吹長笛,在一幅大帝吹笛圖中,你可以一睹這位風雅皇帝的風采。在大帝右邊,坐在古鋼琴琴邊伴奏的就是老巴赫的次子C.P.E.巴赫。

不用想,為了給大帝量身定製,適合他水平的長笛曲,C.P.E.巴赫數十年煞費苦心,只可惜大帝更喜歡自己長笛老師寫的曲子,把自視甚高的C.P.E.巴赫長年累月地晾在一邊,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違心地為大帝伴奏。他曾私下抱怨大帝的長笛水平業餘得讓人無沒容忍。特別是大帝吹笛時,經常在不該換氣的時候停下來換氣,讓旋律突然中斷。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據他自己說,他才看不上那些為大帝定製的曲子。但是身在其位,也只能低聲下氣。為了和大帝的老師匡茨別苗頭,他其實也創作了不少長笛協奏曲,然而都沒有得到大帝的親睞。這些一直令他不爽的曲子大都沒有發表。

巴赫的時代,沒有版權法,也不存在什麼版權意識。一個家族的創作,往往以一個人的名義發表,不加區分。比如老巴赫著名的8首《長笛奏鳴曲》,後人發現,其中有兩首的風格與老巴赫所有的作品,風格都不一樣。主調,也沒有按照老巴赫喜歡的對位技巧創作,倒是和老巴赫的兒子——C.P.E.巴赫的音樂風格完全吻合。加上這些樂譜在老巴赫生前並沒有出版,而是由他的兒子C.P.E.巴赫整理出版的。所以人們普遍地認為,BWV1031和BWV1033都是C.P.E.巴赫的創作。如今的權威在老巴赫音樂目錄中,已經將這兩支曲子拿掉了。

問題是,這兩支偽作,卻好聽到爆。特別是降E大調(BWV1031)的第二樂章——西西里舞曲,山高水遠,簫聲咽,花自飄零水自流。那一根剪不斷的思緒,不斷串起珍珠一般的和絃,最後消失在寂靜的遠方。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C.P.E.巴赫,C大調長笛奏鳴曲:柔板

C.P.E.巴赫為什麼不署上自己的大名,而是把優美的作品混入老爸的作品中,無人知曉。如果說是為了向老爸致敬,那他似乎應該多用一些老爸最愛用的對位技巧,然而,這兩支打著他自己深深烙印的曲子,和整套曲子中的其它作品風格是如此的不同。花開無人摘,花落無人掃,被困在腓特烈大帝豪華的宮庭裡,C.P.E.巴赫有苦難言。

有人急著要出名,不惜惡劣地抄襲;有人樂衷於編故事,張冠李戴;也有人深藏功與名,把自己寂寞的身影,融化在父親高大的背影裡。只可惜,小巴赫的風格太明顯,最終還是被人認了出來。他曾鄙視過大帝老師創作的數百首平庸的皇家長笛曲,他也許就是不想讓人知道,他那些散落在音樂中的寂寞心事。

《C大調長笛》,BWV.1033,這是他老爸獨家的作品編號,此夜曲中聞折柳,無人不起故園情。據說在出版這些作品後,C.P.E.巴赫很想回到老家萊比錫看看,但沒有得到冷陌的萊比錫市議會的親睞。最終,在離開大帝之後,小巴赫去了漢堡與柏林,並以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音樂之間,刻下屬於自己的響亮名號。

每次聽著這兩支曲子,我都會想起黑黑說的:至少他們都是巴赫寫的,小巴赫!偽作也有極品。

真与假|古典音乐史上的极品伪作,不要再搞错了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 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