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中央后委在吕梁(四)

「连载」中央后委在吕梁(四)

「连载」中央后委在吕梁(四)

中央后委旧址:临县三交镇双塔村

「连载」中央后委在吕梁(四)

其时,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前委不过七、八百人。所以中央前委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需要中央后委负责提供情况、掌握军事动态和政治形势,并转达中央前委、中央工委以及各战区、国统区地下党的大部分电文。

后委除了统筹后方的工作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中央的参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前方作战需要其提供情报;中央指挥全国解放战争需要其提供联络;各战略区作战行动需要其协调。在叶剑英、杨尚昆、李克农等直接指挥下的后委参谋机构、情报机构、通讯机要机构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上述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情报工作是后委作为中央参谋部的首要工作。由于后委集中了中央的大部分情报人员和电台,又有固定的驻地,因此为中央做好情报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后委及时地为中央提供了各方情报,为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情报工作由后委书记叶剑英亲自抓,李克农具体负责,从人员配备、电台架设到情况汇总都作了具体部署。后委书记叶剑英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情报工作上。

叶剑英要求情报部门将每天收集的情报及时报告给他,同时编一个军政情况汇报,及时通报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五位领导。他还指示军委二局局长戴镜元,通知各大区野战军的情报分支机构,要把所得的情报,每三天或五天向总部汇报一次,以便总部全面地加以综合整编,上报中央。这样便形成一个全军的情报网,使中央能够全面掌握前方的情况和敌军的动态,做出相应的决策。有些重要的情报,叶剑英常以自己的名义向中央报告。

后委的情报工作不仅保证了中央和军委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进行军事指挥,而且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的作战行动。1947年6月至8月,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军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等战略性作战行动,情报部门先后及时提供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部署、兵力配置和蒋介石对战局的判断等极有价值的情报,使中央和刘伯承、邓小平在明了敌我情况的情况下,及时下定决心,正确选择战机和作战方向,保证了挺进战略的胜利。这期间,驻扎在临县山沟里的中央后委情报部门及时给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等各战场的重要作战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因而受到中央和各战区指挥员的赞扬。

中央对情报通讯工作十分重视。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周恩来虽然不在后委机关,但他多次作指示,召集情报、通讯、机要人员到前委所在地开会研究工作,特别研究保证国统区情报来源的通畅。

1947年7月,小河村(陕北靖边县)会议期间,周恩来召集在后委的军委二局局长戴镜元、三局局长王诤、中央机要处长李质忠和主管蒋管区秘密电台的罗青长、童小鹏到小河参加机要工作会议,研究对付国民党特务的反侦察,保证中央电台、新华广播电台和我敌占区地下电台的安全保密措施。9月底,再次召集他们开会,任弼时也参加会议。周恩来和任弼时在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百忙中,抽出时间听取他们的汇报,同他们研究对付敌人空中侦测、地下破坏、密码破译等破坏手段的办法。经过20多天的反复研究,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这一切,对于加强我党机要通信工作,保障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央指示,后委还负责各战区的经验交流。各野战军的作战经验总结,绝大部分都选送到中央后委,再由后委整理上报中央,或介绍给各战略区。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许多部队迫切需要了解城市攻坚作战的经验。后委书记叶剑英指示参谋人员,及时组织总结和介绍了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济南和攻打长春等战役的经验。叶剑英还组织参谋部人员,认真研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及时向中央提出许多关于战争指导方面的建议,为中央所采纳。

后委在驻扎临县期间,通过后委与中央联系的中央局、分局、军区等机构达14家,其中包括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领导的中央工委;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军区前后方;东北、华北军区前后方及冀热辽分局、中央局等。中央还规定:东北局、华东局、邯郸局、晋察冀中央局、中原局等主要战略区也应经常同中央工委及叶、杨后委电台联络。中央还电示李维汉、李克农,凡紧急而重要军政、特殊情报,须随时分别通知有关的前后方电台。通过转报,中央同全国各地、各战区之间构成一个电波网络。

由于后委领导的情报工作做得及时准确,通讯联络畅通,使转战陕北历时一年的中央前委对全国情况了如指掌,从而保证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不仅顺利地指挥了西北战场,而且有效地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后委优异的情报工作,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为此,后委被赞誉为中央的“最佳参谋部”。

「连载」中央后委在吕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