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向而行 城市羣重構「西」引力

7月流火,8月未央。甘肅日前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成渝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研發與應用示範”項目漸入佳境……皆為西部地區城市群崛起再添新火。

今年,國家發改委先後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至此,“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跨省區城市群規劃已基本印發實施。在19個城市群榜單中,西部地區佔據了9個席位。由城市到大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合縱連橫間,新的“西”引力正加速重構。

群·策

本報記者 王彩娜

“覓得綵線串珍珠”。隨著“城市群”熱度的不斷上升,散落在西部大地的大、中、小城市正日趨協同,催生數個新的區域增長極,串珠成鏈。

自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後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至此,“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跨省區市城市群規劃已基本印發實施,且漸落實處。

在“十三五”規劃的19個城市群中,西部地區佔據了9個席位,由城市到大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區域協調發展路徑日漸明晰,新的西部地區吸引力正在快速形成。

“群”生多極

為在城市群培育中謀求新發展,加快搶佔“一帶一路”建設制高點,甘肅省近日不斷加碼,屢放“大招”。

日前,甘肅省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將天水、平涼、慶陽打造成為全省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天水、平涼、慶陽與關中地區城市間聯繫更加緊密,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協調發展等。

隨著蘭州(定西)—平涼—慶陽—黃陵鐵路、天平鐵路南延線、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工程、平涼軍民合用機場建設工程等重大帶動性工程的實施,天水、平涼、慶陽三地與關中平原城市群內城市間互聯互通多層次基礎設施網絡全面形成,開放合作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向西向南開放戰略支點作用進一步顯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利好頻傳。隨後,甘肅省又印發了《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35年,蘭州—白銀都市圈城鎮格局基本形成。”

無獨有偶。科技部“成渝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研發與應用示範”項目也漸入佳境。

該項目自今年2月立項以來,已匯聚了成渝兩地優勢服務機構,擁有23個國家級科研基地、43個部省級研發平臺,將帶動兩地科技資源高效共享。將以該項目成果應用示範為契機,推動成渝兩地跨區域的科技服務市場一體化建設、深化產業經濟與科技服務融合發展。

西部地區諸多城市群雖起步略晚,但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城市群內資源要素正向核心城市集聚,新的區域增長極呼之欲出。

正如“十三五”規劃綱要所表述的,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發展壯大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引導北部、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形成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群”遇挑戰

城市群是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並已成為支撐各區域性經濟體發展的核心區和增長極,地區間的競爭正日益演化為主要城市群之間的綜合實力比拼。但成長過程中的困擾已經顯現。

在一些成熟的“大群”中,有的城市之間合作不暢,互相排斥;有的優勢支柱產業互有重疊,結構趨同,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競爭激烈。

初生的西部地區城市群,先天不足,培育亦不樂觀。如呼包鄂榆城市群就面臨著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城市間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鉅,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緩,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欠賬較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亟待提高等難題。

由於我國的城市群主要是在特定行政框架下形成的,如何突破省際行政邊界,跨區域協調發展,更是西部城市群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既已組“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蘭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在內的西部地區9大城市群間如何協作?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中明確了路徑,要進一步提升與城市群內城市的合作交流水平,力爭在基礎設施、產業協作、軍民融合、文化旅遊、科技教育、生態建設等領域取得一批實質性合作成果。

比如,藉助西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甘肅將發揮人文旅遊資源優勢,與陝西聯合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精品旅遊線路,深化旅遊業國際合作,增強旅遊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做好入境市場旅遊宣傳,積極推廣城市品牌。

再如,以產業對接協作和優勢資源互補為重點,甘肅省將強化與蘭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銜接合作,推動城市群內開發區深化產業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打造天水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支持慶陽、平涼特色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推動在重慶、廣西等地設立集貨網點。

“人口”一直被視作制約蘭西城市群發展的瓶頸性因素,因此,為引導人口穩定增長和集聚,甘肅省提出,建設蘭州—白銀都市圈和蘭州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定西、臨夏重要節點城市發展,培育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提升城市人口集聚能力。進一步優化調整戶籍政策,創新遠程服務、流動服務等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強化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增強人口集聚能力。

與甘肅山水相連的青海,將產業對接協作目光瞄準了資源具有諸多互補性且協作基礎良好的旅遊業。

公開數據顯示,青海省入省遊客量中甘肅穩居第一。2017年青海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484萬人次,其中,接待甘肅遊客356萬人次,同比增長20%,來青自駕車數量61萬輛,同比增長133%。

今後,甘肅、青海兩省旅遊部門之間、旅遊企業之間將共同開發兩地客源市場,共促資源共享、市場互動,進一步加強深度洽談和合作,實現旅遊資源共享、線路互連、市場互動、客源互送等。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等省區市正合力打造的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對於串聯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聯動開放,構築以線串點、由點及面的均衡開放格局而言,再添新路。

競合“西”引

川渝自古一家親,而近兩年來,隨著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實施,兩地間“親密互動”更加密切,成效明顯。

僅從夜間燈光大數據來看,成渝城市群在西部地區經濟的活躍度可稱之為“一枝獨秀”。從經濟總量來看,成渝城市群的經濟總量佔到整個西部地區城市群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綜合實力一路飆升,被業界視為中國西部最有希望晉級世界級的城市群。

不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直言,目前成渝城市群發展仍處於第一階段。在他看來,城市群喊了多年,發展並不如意,“因為被各種交易成本、摩擦係數、交通成本抵消掉了。”

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發展仍相對落後。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成渝城市群GDP總量在全國十大城市群中居第七位,分別佔長三角城市群的30.8%、珠三角城市群的62.5%、長江中游城市群的63.1%、京津冀城市群的68%;每平方公里產出在全國十大城市群中次於長三角、珠三角、哈長城、京津冀城市群,排在第五位。

因此,從全國範圍來看,成渝城市群乃至整個西部地區仍屬於欠發達地區,存在著城市群內部發展失衡,核心城市競爭大於合作以及城鎮化水平偏低等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像成渝城市群、蘭西城市群這樣地域鄰近、跨省協同的雙省會核心城市群在國內比較少見,如果協調得當、協同有力,就會形成同頻共振的疊加效應,反之,則可能相互掣肘。

目前,重慶、成都兩大核心城市之間,既缺少大城市的過渡和支撐,中小城市及小城鎮也發育不足、特色不夠鮮明,存在“成渝中部塌陷”現象。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在第二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期間表示,如何擺好不同層級城市的定位,從而實現協調發展,極其關鍵。

仇保興認為,“一個特大城市,一群大城市,很多中等城市,再有大量的小城市,構成一個‘金字塔’形的城市群,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經濟的活力、區域的協調發展才能夠順利實現。”

對於成渝城市群而言,當前,只有成都和重慶兩個大城市,城市等級還有待提升,更為重要的是,要在各自的城市圈培育二級城市,促進協調發展。

在城市群助力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成都市經濟信息中心主任李霞認為,應更關注開放、串聯和帶動,明確各個城市間的功能分工,從更高層級、產業統籌的角度出發,逐步建立產業協作、配套協同的發展機制。

挑戰雖有,但成渝城市群的發展潛力更為業界看好,因為成渝城市群處於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交匯節點位置,區位優勢明顯,既能縮小東中西部的差距發展,又能有效連接起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