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也见“皇帝诏曰”,这是要穿越的节奏哇

崇明也见“皇帝诏曰”,这是要穿越的节奏哇

最近,热播宫廷剧一部接着一部播,

全民都掐着点儿追剧,

魏姐打boss也是看得人拍手称快。

可是在“皇宫”里再开挂,

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也能将其打回原形。

如此厉害的“皇帝诏曰”,

在崇明七滧村一居民家里,

居然还有一件“真品”~

崇明也见“皇帝诏曰”,这是要穿越的节奏哇

施彦士(1775年——1835年),祖籍崇明七滧镇(现崇明中兴镇)。1821年举人,历任直隶内丘 、南皮 、正定 、万全四县知县。施彦士在万全县任上,治理海河有功,深得朝廷赏识 。1835年,施彦士卒于万全县,葬于江苏昆山。施彦士第七代孙施静东如今居住在中兴镇七滧村,他还珍藏着施彦士流传下来的皇帝诏书。

崇明也见“皇帝诏曰”,这是要穿越的节奏哇

施彦士故居

施彦士故居坐落在七滧镇中心街段,原来的三进两院(其中大厅为崇明不可移动文物),只剩下最南一进房屋,即街面市房。我们见到了施彦士第七代孙施静东和母亲郭丕莲 。经一番查询后,徐兵同志问及施彦士有何遗物时,施静东当即回答:唯一遗存是“皇帝诏书”。我们听后既惊愕又欣慰 。影视中常看到传诏人手执黄绢高声朗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和接旨者五体投地的情景,而今崇明也有皇帝诏书,而且瞬间可见 。说时迟,那时快,施静东已将两卷皇帝诏书展开在我们面前 。

崇明也见“皇帝诏曰”,这是要穿越的节奏哇

诏书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诏书绢面(已经褪色),微黄,有金龙衬底依稀可见,红色印章较为醒目,但正楷书法,字字清晰 。诏书有两份,宽均是0.33米,其中一卷长1.43米,另一卷长1.23米 。据施静东说:“文革中,把它藏在厅堂弯椽中,红卫兵多次抄家而幸免焚毁;诏书两边的木轴因虫蛀而毁掉,有木轴时的长度是1.50米;其中一卷短缺的0.20米,是在文革中,被人撕下一段用作垫脚布 。”

崇明也见“皇帝诏曰”,这是要穿越的节奏哇

诏书汉文部分

两卷诏书都写于道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右边是汉文,左边是满文;一卷是朝廷褒扬施彦士父母“垂训端严”,培植儿辈成才,服务社稷有功,另一卷褒奖施彦士祖父母的。我们在小说影视中看到诏书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这两卷诏书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诏曰”、“制曰”一字之差,其内容有别 。古代帝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 。其中诏书是命令文告,制书是赏罚臣僚。严格的说,眼前所见的这两卷都是“制书”。

崇明也见“皇帝诏曰”,这是要穿越的节奏哇

本文作者龚家政(右)和施彦士第七代孙施静东(左)

笔者前年来到安徽歙县胡宗宪故居,胡是明代兵部尚书。故居保存着存放皇帝诏书的彩篮,挂于厅堂正中,但彩篮内的诏书在“文革”中散失殆尽。当时因看不到皇帝诏书,总觉得是憾事。想不到在家乡崇明,首见“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倍感欣幸!

(以上文字由龚家政提供)

主编:陈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