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二十世紀書壇泰斗沙孟海先生,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梅調鼎不很著名,只有上海寧波一方面的人知道他。他是個山林隱士,脾氣古怪,不肯隨便替人家寫字,尤其是達官貴人,是他所最厭忌的。因此,他在當時名譽不大,到現在,他的作品流傳也不多。說到他的作品價值,不但當時沒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也沒有這樣高逸的作品呢!……”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梅調鼎(1839-1906)

梅調鼎晚於陳曼生七十年,梅調鼎的影響雖不及陳,但他在紫砂壺銘文與壺銘書法兩方面所達到的審美文化高度,至今還未有人能同時逾越。陳曼生之後,梅調鼎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梅調鼎書法

他晚年參與了玉成窯的製作,是玉成窯的主刻人員之一。由玉成窯燒出的作品大多由梅調鼎負責銘文的設計創作,為後世留下一批難得的紫砂藝術珍品。

梅調鼎原創的各款壺銘相當出彩,意蘊溫厚,典故信手拈來,妙不可言,可謂前無古人尚無來者。

梅調鼎銘文作品賞析: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清同治 何心舟作梅調鼎銘 玉成窯紫砂柱礎壺

梅調鼎有紫砂壺銘雲:“茶已熟,雨正濛;戴笠來,蘇長公。”款“赧翁”。壺為柱礎型,作者為何心舟。這個壺銘是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飲茶的一種情趣的。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清 何心舟制 梅調鼎銘 南瓜壺 (一件)

此尊南瓜壺,泥胎黃赭,色若南瓜。壺口圓形較小,鈕為瓜蒂狀,便於提拿。耳形鋬,一彎流,瀹茶出湯,收放自如。壺身一側銘文:“生扵棚可以羮製為壺飲者爐 赧翁銘”。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清光緒 何心舟制、梅調鼎及徐三庚刻 玉成窯三叉提樑壺

款識:日嶺山館(底款);韻石(把款);赧翁,似魚室主(刻款)

鐫刻:石銚,似魚室主署。羨煞周種石銚底,贈東坡老雅人。誰造千載猶完好,自入天家遺制從。圖考匠心巧摶砂,麄草不讓前賢妙。赧翁。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何心舟制、梅調鼎刻 玉成窯牛蓋石瓢壺

此壺底銘“曼陀華館”,應為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制壺名手何心舟所做。何心舟技藝高超,善制壺、盆、水洗等各類紫砂器物,且制器往往造型獨特,獨具匠心,為當時之文人所喜。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清 蔣裕泰制 梅調鼎刻 鐘形壺

此件鐘式壺相比一般所見此類壺型要大。身桶上刻:“鍾式”,下刻詩句:“中有智珠使人不若列先之儒”,落款友竹。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韻石制、梅調鼎銘 柱礎壺

銘文:久晴何日雨,問我我不語。請君一杯茶,柱礎看君家。赧翁。壺底印:曼陀花館。

陳曼生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陳宏林《三足龍璽》

近現代書法家鄧散木評說梅調鼎:“寫得既漂亮又樸素,像年輕的農村姑娘,不施脂粉,自然美好。”

當代書法泰斗沙孟海贊其為:“不但當時沒有人與他抗衡,怕清代260年中也沒有這樣高逸的作品。”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曾有過“三百年來所無”之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