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來到長臨河古鎮的時候,時值冬月。

南方多省市都下了很大的雪,位於安徽省東部的長臨河古鎮,也受到了雪花的眷顧。

住在這裡的老人們說,已經很多年沒下過雪的長臨河古鎮,冬天的溼冷被大雪這麼一悶,反倒冷的通透,那枝頭上的臘梅再一綻放,還多了幾分春節將至的氛圍。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尤其是古鎮高高掛起的紅燈籠,老人翹首期盼孩子歸家的模樣,襯的這裡有股節慶的暖意。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街邊有賣大米野菜粑粑的老奶奶,邊嘮著嗑,邊給油鍋裡的粑粑翻著身。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這裡將麵粉或米粉與青菜合在一起製成的熟食統稱為“粑粑”,老奶奶烙著的粑粑,是用大米制成的米團夾入野菜,然後烙。其實就是大米皮兒的野菜餡兒包子,這種包子可以蒸熟直接吃,也可以用油烙熟。

不過,這油烙粑粑的味道,就像做鍋巴米飯的那個香氣,整條街都能聞著,我也就是被這誘人的味道勾過去的。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有人說,人的記憶有一部分是靠味蕾的,我對長臨河古鎮的記憶,就是從這野菜粑粑開始的。

長臨河古鎮

長臨河古鎮位於肥東縣南部,要說它的起源故事,是在三國赤烏年間,這麼一算可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鎮咯。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在三國時期,這裡建立了佛寺長寧寺,鎮旁的河因此得名長寧河,鎮的名稱就來自於長寧河,又因瀕臨巢湖,遂古鎮更名為長臨河。(合肥話,n、l不分都讀l,in,ing不分都讀in)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鎮古稱青陽鎮,因鎮南青陽山而得名。鎮至晚在唐憲宗元和年間已經存在。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裡就記載了廬州青陽鎮的具體方位。宋代這裡是合肥東南部的一處商業市鎮,宋代在這裡設立稅卡徵稅。明清時代這裡有青陽巡檢司,緝捕盜賊,維護地方治安。清朝,由於漕運興盛,古鎮成為巢湖北岸地區的商品分銷集散地,有“小上海”之稱。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在晚清,鎮上的很多人加入李鴻章領導的淮軍,很多人在他們退伍後用積蓄經商,成為了資本家。民國合肥城的大富豪洪明炯就是長臨河鎮人。當時長臨河的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現在這裡還是安徽最大的僑鄉。這個鎮像合肥很多的鄉鎮一樣名人輩出,對歷史影響最大的有元代的理學家和名臣餘闕(餘秋雨就是餘闕的後代)等。古鎮不大,和宏村面積差不多,現在是4A景區。古鎮的景點有長臨河老街、六家畈古民居、振湖塔、紅石咀公園、四頂山、茶壺山、青陽山、長寧寺和蔡永祥紀念館九個地方。

長臨河老街

元末軍閥混戰,戰火破壞嚴重,長臨河的居民十不存一。後遷江西“瓦屑壩”移民,形成現今的長臨河古鎮特色的江淮古建築群。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老街就是在這些古建築群裡延展,賣野菜粑粑的老奶奶算是這裡的老住戶了,她在自家房子門口擺個小攤,招攬來長臨河古鎮遊覽的客人。老街裡還有很多像她這樣擺擺攤的老住戶,賣點小特產,比如小蘿蔔、農家醃製的雪裡蕻,在明清時代就大量被外銷到滬寧杭地區。

走街串巷的,其實也就是對長臨河古鎮深入瞭解的一個過程。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而要想深入瞭解這個古鎮,還得從古鎮的遺蹟、古建築、沿襲下來的文化傳承來看。

六家畈古名居

長臨河古鎮吳姓居民居多,村中出過淮軍將領、軍閥海軍次長、少將等,衣錦還鄉之時帶動六家畈的空前繁榮。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保存良好,實為歷史迷不可不去的重點保護遺址。

吳氏舊居

在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顯得寧靜而素雅。這裡就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整座舊居正屋共117平方米,坐南朝北。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舊居的正門朝北偏東,寓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道家養生學說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居人脈,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徵意義,具有皖中徽派古民居建築的特色。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百年郵電

百年郵電始建於190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民國初年,這裡是肥東縣最早的三家郵政局之一,見證長臨河郵政郵政事業的變遷。老宅院三進四廂兩院,全木結構房屋,院內兩棵廣玉蘭高大茂盛,當時是作為一種“榮耀樹”賞賜給有戰功的淮軍將士(過去誰家房前屋後種有廣玉蘭,大家就會知道他家是為國立過功勞、受過封賞之戶,廣玉蘭後來也逐漸成為合肥人心中的“榮耀樹”)。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老報館

老報館館內藏有明朝崇禎時期至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歷史年代的各種報紙、雜誌、圖書、史料、票證等。是目前國內民間藏量最大的“老報刊史料館”之一,不僅記錄了我國近代報紙文化的發展歷史,同時記載了對於當時國內外重要歷史事件的報道。館內報刊資源豐富,大多數都是珍藏的老報刊原件,內容保存完整,對研究不同時期報刊內容的主流導向、輿論焦點、文化民生、社會風貌等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民俗文化館

長臨河民俗文化館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老街,由“實用器皿廳”、“生活用品廳”、“生產工具廳”、“民間佛 堂”、“匠人工藝廳”、“農家起居廳”、“農耕石器坊”等七部分組成,內裡陳列展示了各個歷史時期民間留存下來的生產生活物件,真實反映當地古民居、古民俗、古民風、古文化,是江淮地區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是農耕文化的一個片段。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長臨河古鎮,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蘊,位列環巢湖首鎮。走進,時間在這座古鎮留下的痕跡顯得那麼珍貴,老一輩人依舊習慣於用流傳下來的手藝,做著食物、討著生計。你可以在有著50年曆史的理髮店裡體驗一下師傅的老手藝,也可以在老油坊中一睹傳統榨油工藝,或者就像我一樣,咬著野菜粑粑,在老街上聽聽故事,讓自己的時間也在曾經的某刻停駐。

安徽的古鎮,不只有宏村,還有長臨河古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