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曹魏后期有哪些名臣是出身寒门?

曹操本身不是世家出身,甚至出身于和世家有点对立的宦官集团。虽然曹操很早就通过杖杀违法的蹇硕(大太监)叔叔,成功标榜自己和宦官集团的切割,但像袁绍这样的世家大族内心里还是看不起曹操的。

曹操对待世家的态度是既好好利用,也要有所防范,并且一次次发布招贤令,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甚至有一次招贤令提出,只要有才能,德行有一点缺陷也没关系。

曹操早年有大量的将领是出身平民的,累计战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许褚、典韦、于禁、乐进出身都不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曹魏后期有哪些名臣是出身寒门?

到了曹丕时代,曹魏相对稳定,越来越多的官员又恢复到从世家子弟中选拔的老路上去。像著名的夏侯楙(夏侯惇的儿子)不学无术,依然能当上安西将军,镇守长安。

在这种情况下,陈群帮助曹丕起草了《九品官人法》,改变过去的察举制(举孝廉、举茂才等)和征辟制(朝廷和有权开府的高级官员可以征召有才之人),变成有具体标准来选人,所有的平民都可以参加选拔,评定为九等,量才录用。郡有小中正,州有大中正,对于选人质量还要层层监督。

《九品官人法》规定了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人才,一是家世,二是行状(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而且明确家世只是参考,确定品级主要看形状(“不计门第”)。可惜的是,没有多久《九品官人法》就走样了,变成主要看家世,次要看形状,而且越演越烈,到晋朝时就成了士族门阀制度,普通人根本无法当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曹魏后期有哪些名臣是出身寒门?

曹魏末期,真正出身贫寒,身居高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邓艾,一个是石苞。

邓艾小时候是个放牛娃,在汝南一带做屯田民,因为有才学,从县一级的典农都尉的属吏做起,后来当上典农功曹。后来有机会去首都汇报工作,碰巧遇到了司马懿,得到司马懿的赏识,征召他做太尉府的掾属,从此飞黄腾达。后来邓艾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赘述了。

石苞的知名度不如邓艾,官做的可不小。在曹魏后期,最高做到过征东大将军、骠骑将军,剿灭过诸葛诞的叛乱。后来又拥立司马炎接受禅让,成为西晋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大司马。

石苞年轻时在邺城卖铁为生,还当过南皮县级别很低的给农司马一职,可能觉得没前途,后来这个官也不做了。时来运转,石苞又到长安卖铁,偶遇司马懿,被司马懿发现并重用,先后担任尚书郎、典农中郎将、东莱太守、琅琊太守、徐州刺史等等。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曹魏后期有哪些名臣是出身寒门?

邓艾、石苞也未见得是从《九品官人法》中被选拔出来的,只是运气好,双双碰到慧眼如炬的司马懿。

可惜《九品官人法》并没有起到曹丕、陈群当初设计的预期,最终还是被世家门阀所利用。不过这个制度的设计初衷,平等面向所有人、明确品定的标准、各级中正的互相监督等,还是被后世各种用人制度借鉴和参考。

本文由三国摸金探秘记出品。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