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念尽情蔓延,黄家驹是Beyond三子心间无法抹平的缺口

艺术家永远是受累不讨好的。艺术是作者内心所想的表达,商业是大众喜欢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家一直生存在两者的夹缝里。迎合与讨好绝不可能出来好作品。

成蹊很愿意称呼Beyond为艺术家,而不太喜欢用歌手、偶像或明星这类字眼去形容这支摇滚乐队。黄家驹,担得起艺术家和音乐家的称谓,虽然目前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歌迷中有一批人是非常奇怪的,他们希望黄家驹永远妥协和迎合,而不希望他做内心想做的音乐。对三子更是如此,一旦Beyond做一些偏深刻偏多元的尝试,立刻会遭到否定、指责和谩骂。安静欣赏的只是少数,一言不合就开骂的太多太多了。

让思念尽情蔓延,黄家驹是Beyond三子心间无法抹平的缺口

众所周知,家驹在旋律创作方面是天才,他总能写出既流畅又持久耐听的调子来。三子在演唱这一项上与家驹相比的确稍逊,但是在旋律、编曲和风格方面的才华亦很出众。你不能因为三子做了更丰富的尝试就武断的得出三人无才的结论,这恰恰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这让我们听到了更多精彩!

《二楼后座》专辑的作品旋律都非常易于流行,即使在超级硬派的《SOUND》里也有此类佳作,比如缺口。

「缺口」在《SOUND》专辑里属于典型的温婉派,听的时候很容易想起「Paradise」,歌里写满了对家驹的思念,时隔两年,这思念丝毫没有减弱,甚至更为强烈。缺口是慢热歌,第一次听它会觉得亲切好听容易接受,第二次听会被深深的情谊打动,第三次之后就开始自己在歌里寻找泪点了。

缺口,作曲作词主唱黄贯中,编曲Beyond,是一首词、曲、唱、和音和乐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歌。成蹊很少说绝对性的话,但是关于怀念黄家驹的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黄贯中都是最好的,一方面是音乐才华的体现,一方面是他对家驹那份浓重的敬意和深爱。感人肺腑的兄弟情在琴弦间升腾弥散。

缺口是不用过多形容的歌,熟悉的旋律走向,真诚不掩饰的表达,令人心碎的电吉他悲鸣,听起来满满的思念味道。有两个地方是律动感最强的泪点,一个是电吉他solo之后与人声的连接处,一个是唱到“梦魇着生命”处。

任何与家驹有过接触的人,都很难将他遗忘吧,他实在太特殊了,更何况是朝夕相对十余年的兄弟。

让思念尽情蔓延,黄家驹是Beyond三子心间无法抹平的缺口

“一口呼喊声,然后踏进生命,不懂得究竟,或某月某日,终于可清醒”

1993-1995,对Beyond三子来说应该是超级迷茫的,家驹走后,他们不知道呐喊了多少次,失望了多少次,绝望了多少次,如今终于稍微清醒了些,也知道了该如何继续往下走。一边怀念,一边做出家驹希望的音乐来。

“孤单的背影,谁愿共我清静,几多哭笑声,伴我共上路,多么的汹涌”

最近越发感到孤单,一定是因为失去了一些同行者,不然路上怎会如此冷清。苦也好笑也罢,都无所谓,只要还能一起上路,胸中依旧燃起汹涌的火焰。

“从没妥协纵有荆棘铺满在路途,凝望这个永远修不到的缺口,无可补救,有些声音永远听不到,纵会有色彩,但是漆黑都将它掩盖,在人海”

曾经从不惧怕艰难险阻,哪怕在满是荆棘的路上,我也能轻松越过沟壑。然而此刻我却发现了一个永远也填不平的缺口,没有任何办法补救,那就是你,家驹!经常在回过神来才突然意识到,那个桀骜有力的声音不会再响起了,你就像一抹世间罕有的色彩被黑暗吞噬,你就这样微笑着淡然消失在人海中。

“有些家乡永远去不到,剩下了追忆,或是只得一些感应,梦魇着生命”

有你还在的空间里,家才能叫做家,如今有你的那个家乡再也无法去到了。你连同家,都只能在追忆中找寻。多少次在梦中突然大叫着惊醒,以为那是你发来的虚无缥缈的感应……

能与黄家驹成为音乐伙伴和知心兄弟,一生幸事。又亲眼看着他离去而不能救,抱憾终生。

有的人,你永远也没机会跟他说再见。

有的人,你永远也不忍心跟他说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