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根据《雍正王朝》,炒米以为胤禛之所以能够成功,因为他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胤禛做事只从公理、天道出发,不以私利为出发点!胤禩曾经这么评价过胤禛,”凡事占个理字!”而胤禩万事皆以私利出发。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康熙46年,黄河决堤之后,康熙面临国库无银可赈的局面。太子胤礽完全一脸懵逼状;贤王胤禩只知道吹捧自己,主理户部,却连国库还剩多少银子都不知道。只有平日无心政治的胤禛,挺身而出,铁肩担道义,替君父解决燃眉难题。而且做事颇得章法,从而进入康熙视野,康熙就开始刻意培养其做一个真正的“孤臣”!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当的洪灾处理完毕之后,康熙开始反思国库和吏治现状,用一个亲王的爵位作为筹码来测试几个儿子,要求接手追比国库欠款差事!而此事难度,康熙心知肚明。但是胤禩本身负责户部的,却直接撂挑子,而胤禛明知得罪人,却主动替君父分忧!

第二,胤禛拥有一个”帝王师”邬思道,邬思道一心为辅佐胤禛,是属于张良、房杜型谋士;而胤禩身边则多是像张明德这类术士,或是佟国维这种职业官僚。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邬思道钻研“帝王心术”,使得胤禛处事,处处顺应康熙圣心,接手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公议太子人选时,保举废太子胤礽;利用弘历赢取康熙圣心;不公开处理江夏镇,解决《百官行述》的做法;从大局出发,保荐胤禵为大将军王;从来不去主动争储位,不怕得罪人,不计得失,愿意做康熙孤臣。胤禛如此贤德且深明大义。正是可以帮助康熙刷新吏治,匡补过失的继位之君啊!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而胤禩的做法显然差强人意,虽然表面处处学康熙,但骨子里,却惟私利而为,追比国库欠款容易得罪人,坚决不干;公议太子人选,让张明德到处宣扬“八大王”;基本整个朝堂都被胤禛拉拢买通了;而追查吏部冤案,因为太子负责刑部,主动积极得很,因为有机会拉胤礽下马;后来胤禵意外受宠之后,竟然对自己的盟友下黑手,搞出个“死鹰事件”!这些都让康熙不齿,虽然早已敲打过胤禩,但是胤禩仍然执迷不悟!

第三,康熙给众皇子出难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选拔改革之君。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康熙意识到大清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而自己已经年事已高。只能苦心维持,而无力进行锐意改革。所以他所容忍的,未必就是他认为是对的。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既然是改革之君,那首先就得有能够面对各种挫折的耐力;有敢于动利益阶层奶酪的魄力;有坚持自己改革主张的定力。所以康熙在给胤禛出难题的时候,主要就是倾向于这几个方向磨练。特别是康熙到了“死鹰事件”之后,他故意不追查“死鹰事件”,却无端贬了胤禛、张廷玉、马齐等人。这让胤禛一时无法理解,最终还是邬思道开解,胤禛才明白此中深意。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而胤禩完全没有能够摸准康熙的心思,康熙打压胤禩,其实就是叫他早绝奢望,然而他却误以为康熙在考验自己。而康熙后来重用胤禵,他立刻老毛病犯了,胤禵立刻就成为他的眼中钉了!胤禩喜欢学康熙,却永远跟不上康熙的节奏!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所以康熙出的难题,对于胤禛和胤禩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目的。所以面对难题,胤禛总是踏准节奏,离储位越走越近;而胤禩总是踏不准节奏,离储位越走越远!

康熙选定继承人之前,给老八和老四出过难题,为何老四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